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120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09篇
人才学   8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52篇
理论方法论   275篇
综合类   3604篇
社会学   45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31.
摄影最早诞生于法国,传入中国时间并不算久远,而伴随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摄影的认知也逐渐深入。本文通过分析艺术摄影的创作和本质,以期人们的艺术认知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2.
走上创意这条“不归路” 绘画是Dalson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喜欢多创作及尝试不同的事物.让生活再多一点疯狂.也让他的生命多了一些不同色彩。对他来说.创作即是发泄情绪及生命延续的所有动力,面对生活方式、工作、思考模式……他都尽量运用创意,创作对他来说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3.
《伤逝》的情感表现极为浓烈深切,不仅在鲁迅小说中显得颇为奇异,即便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也因而显得有些“另类”而十分引人注目.造成《伤逝》这一特殊风貌的内在原因应归结到鲁迅深微复杂的创作心理.《伤逝》在很大程度上是鲁迅面向自我的创作,是鲁迅不惮于以最坏的结局来推测自己的人生并给以艺术化的具体展示,是他迈向新的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仪式.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137.
在当前电视编导创作过程之中,注重技巧性和原则性,是真正意义上增强制作质量的关键点,所以还应当重点的对此方面的内容加以细致的分析。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电视编导创作技巧和基本的技术理念,同时对当前时代背景之下相关技巧的运用重点和运用的难点进行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事业的改革,更好的促进工作向前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8.
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属性,古人深知历史剧是剧不是史,曲、史自是两体。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地位,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者,都认为曲中有史格自高,历史文化内涵和史鉴价值提高了历史剧的体格。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创作,古人清楚知晓历史剧中有实有虚,虽有部分论者反对历史剧过分拘泥史实,但总体而言推重据史实录,显示出史官文化对历史剧创作、评论的巨大影响和古人对历史剧传播历史的承载功能的看重。  相似文献   
139.
韩休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157-158
本文所围绕的主题主要是从我平常的油画创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感悟,我主要是从两大方面来进行阐述,一方面是情感在油画创作中的表达,另一方面是在油画创作中情感的表现形式。根据情感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通过构图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一类是通过造型语言来表达情感,还有一类是通过色彩语言来传递情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0.
天子文学侍从是西汉文学家的主体类型之一。西汉统治集团要"润色鸿业",众多文士希冀以文求显,双方意趣相契合,因而形成特殊的文学群体。天子文学侍从既有共同的群体身份特征,也有各异的个体身份特征。他们得到的官职不同,出身、经历、升迁途径各异,掌握的知识体系也各有不同。有的善经学,有的喜纵横家言,有的"不根持论",彼此的人生追求、审美取向都存在差异。在留下的传世文学文本中,既表现出西汉天子文学侍从"应命承制""润色鸿业"的群体话语特征,又充分彰显不同创作主体"依违谲谏"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文学文本也显示出各异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