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3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46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846篇
社会学   93篇
统计学   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介绍了语言迁移理论、王希杰的四个世界理论,并且把语言迁移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相结合,应用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者应促进学习者英语学习中四个世界的正迁移,使教学更能为系统地概括英语学习中的基本规律,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33.
张载的“存天理灭人欲”说,经过二程与朱子的强化,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天理人欲之辨的道德约束对象最初只是儒家士大夫,要求他们不以一己私欲害国家之公益,同时也是儒者的道德自律,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朱子学在南宋成为显学后,理欲之辨转变为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出现了一种错位,因此遭到明末清初许多学者的批判,但道德严格主义的理欲观仍是明末清初思想界的主流.李光地、张伯行、华希闵等在注释张载《正蒙》时,肯定其合理性.当今需要重新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史意义,并肯定“尊崇理性,反对私欲”的理欲观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34.
“回向三代”美好政治秩序是孔子以来的儒学士人的长久梦想,到了北宋,由于政治相对清明,士人的政治主体意识高涨,使得这一梦想在士人的心中变得更加强烈。在“北宋四子”看来,“回向三代”理想政治的根本在于君主,但他们也承认君主并不是天生完美,而是有种种“不仁不义”的非心,于是正本清源、格君心之非势在必行,而格君心之非的人则自身须是贤人。所以理想的政治是君明臣贤的政治,然而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北宋四子”所期待的“回向三代”的理想政治尚未完全成真。  相似文献   
35.
对于准则值是直觉正态区间数,但是权重信息作为不完全的多准则群这方面的状况,文章定义了运算法则、折衷期望值以及直觉正态区间的有关问题,并对于直觉正态区间的混合加权平均算予以及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展开了计算,提出一种将直觉正态区间数的不完全信息作为基础的决策方法.折衷方法是通过IN-INHA以及ININWAA算子集成的一种准则值,并通过折衷均方差原则,利用优化模型的建立,求解最优准则权重,通过期望方差准则对于有关方案进行确定.在实际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是非常高的.  相似文献   
36.
文章对于两个正态总体N(μ1,σ12),N(μ2,σ22),讨论了统计假设H0:μ1=μ2,σ12=σ22←→H1:μ1≠μ2或σ12≠σ22.并基于Hellinger距离与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建立了一个检验统计量.在一定的条件下证明了该统计量渐近服从自由度为2的卡方分布.用随机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统计量的稳健性,并且与似然比检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7.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用的是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参与行政模式,其中既有对文化多样性宗旨的正向坚守,也存在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内涵的负向偏离和悬置,尤其是“标准化”的操作路径,使进入官方认可体系后的非遗不可避免地衍生出新的话语霸权、官僚体系和权力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原本带有生命实践性质的文化事象,被不断地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其情感结构内核特质减弱,符号标识利益作用凸显。只有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性内核——情感结构,突出在地化的文化持有群体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回应文化持有群体的心理诉求,推动文化多样性的持续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构建当代社会文明和民众美好生活的优质基因。  相似文献   
38.
余治平 《东南学术》2006,(1):135-144
中国古人似乎很早就把命与天作了有机连结.天是命的源泉,是命的最终决定力量,命是天的意志在人身上的体现与落实.孔、孟强调知命与立命,试图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偶然世界里建构起主体精神和人性尊严.董仲舒提出,君命顺,则臣民百姓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民百姓必遭"逆命".<白虎通>认为,"命有三科",即"寿命"、"随命"与"遭命".三命之中,寿命或正命是最理想的人生结局,死得其所,属于最上乘的命相.随命则属于中命,其结果可上、可下,可长、可短,完全取决于德性主体的人为因素.遭命的结局最差,也是三命之中最难以把捉的东西.对命的思考不应该忽略对自由问题的研究.命运与自由是人类生存在世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层面.  相似文献   
39.
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命定义"之"命"有相似之处,与儒家命论也是类似的,但其"身命"并不涉及道德观念,而儒家注重的就是道德观念.墨家的"非命"论否定了《命训》和《心是谓中》中的"大命"和"天命",而肯定了"小命"和"身命".《治邦之道》否定了关于治国方面的命定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质疑神权政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这与孔孟的命论有所距离,而与荀子思想有相似之处,与墨家的"非命"论和黄老学、 法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庄子的顺命观则与三者均不同.这三篇文献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可以改变命,体现了战国精神.  相似文献   
40.
武宁打鼓歌是流传于江西武宁县的一种配合集体劳动的山歌。有关打鼓歌历史渊源、表演形式、音乐特点、歌词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对弘扬、发展江西民间音乐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