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62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午夜悄悄话     
<正>Q:我男友32岁,但我们一起时,他却不行,前两次说是因为工作累,第三次还是不行。我很痛苦,感觉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时常想到自杀。我该怎么办? A:单凭这样简单的描述,我无法做出什么判断,如果他是生龙活虎的年龄,那么问题就不会太大,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42.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较为系统的灵魂不的思想,其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人性的觉醒,又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桎梏。随着佛教的渗入和广泛传播,形成了一种以业报轮回为核心内容的灵魂不观念的变相。而佛教灵魂不所具有的道德威力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近代思想家们崇尚的灵魂不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功用,使灵魂不延伸为一种贯穿自我、民族、国家和人类并跨越时空的永恒精神。它启迪现代人从更深的层面上思索和追求人类历史留下的不朽精神与风采  相似文献   
43.
有关者名誉受侵时是否可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在当前的理论及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结合当前有关民法理论的新动向,通过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剖析,论证了在我国有效实施在者名誉受侵时, 其近亲属可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翻译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从事各种语言翻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做好翻译工作,有必要对翻译的规律作一番研究和  相似文献   
45.
曾颖 《中国农村》2007,(10):57-57
看着这样的场景。妻子使劲拉住我的手。我无限感慨地说:其实.人一辈子的成就。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样的财富和荣耀,而在于你后。有多少人会为你真诚地掉上一滴眼泪。  相似文献   
46.
“上帝之”在尼采那里意味着崇高世界的坍塌、传统价值体系论证方式的无效,也意味着为具有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限制的人开辟出一个颇大的可能性空间,开始基于一切皆可能的思想实验。尼采思想的实验性质不如从事小说创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么明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实验可分为三类:不伤害他人的小心翼翼的实验、为了自己认定的善或利益而伤害人的实验、宗教大法官建构巴别塔的宏大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基于被解放的、意味着无限创造性的超能之人所做的。实验承担者的漂泊无根、价值荒芜状态,特别是“上帝后,一切皆被允许”的逻辑,预示着价值的荒芜已从崇高价值蔓延至基本价值,标志着虚无主义已从崇高价值坍塌的虚无主义进一步深化到基本价值坍塌的虚无主义。与尼采相反,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这种虚无主义更多地与超能之人联系起来。在尼采那作为弱者工具的“上帝”与吉莱斯皮所谓没有任何限制、意味着无底线创造性的恶魔化“上帝”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基于人性善良和民族文化传统理想的“上帝”显得尤其值得关注。“人神”通过犬儒主义进一步加重了现代虚无主义,使得被虚无的价值从崇高价值进一步深化或延伸到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47.
从西方思想的发展来看,存在的勇气问题曾经曾一度以隐性的形式遮蔽在伦理学、生物学、神学和其他科学之中。但是随着“上帝了”的哲学思潮和虚无主义的到来,人的生存受到无意义的威胁,使“存在的勇气”这一问题开始在哲学的视域以显形的方式彰显。  相似文献   
48.
尤多拉·韦尔蒂的处女作《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描写了剧烈时代变革背景下美国南方社会普通人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风貌。借助于空间叙事理论,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角度探讨该小说的空间特征,通过这三重空间的并置与对比,呈现了南方社会畸零人无根、迷茫和孤独的现状。  相似文献   
49.
流是依据“论犯可,其情可原”的原则,对罪犯判处的一种宽宥刑罚。北宋时期,免流徒主要集中在沙门岛一地。从其犯罪种类来看,免流有政治性犯罪、严重刑事犯罪、军事性犯罪三种。而对这些罪犯的惩治集中反映了封建刑罚在运用中灵活、适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
嵇康生逢魏晋乱世,在“越名教而任自然”、“行不违乎道”的形上追求中,渴望达到“任逍遥”的精神境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却提出主体应在“畏”的设定下拯救自身于俗世的“沉沦”之域,人只有“诗意地栖居”于“共在”的现实世界,才可在“返乡”之终途走向“主体澄明”之境。二人的形上追求与栖居选择异同共具。嵇康直面亡的从容与海德格尔畏而生的超越使“向而生”被证明为哲学的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