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对“鲁艺木刻工作团”的实践活动和业绩进行纪实,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2.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的文化的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 ,文化的共性特征日益增长 ,文化的民族差异性也日益凸显。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既适应文化全球化又保持鲜明民族化个性特征的先进文化 ,是邓小平文化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3.
自20世纪80年代音乐剧进入中国后,我国的音乐剧从业者在大量引入西方优秀作品的同时,也不断进行着中国音乐剧的创作。然而,30年来,虽然我国已经涌现除了许多作品,但是与西方经典的音乐作品相较而言,仍存有极大的差距。在此情形之下,笔者就如何振兴中国音乐剧之路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94.
政治制度民族化是外生的政治制度能否为民族共同体所遵奉,其后发优势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政治制度民族化历经了农耕时期的发端、殖民时期的迅速扩展与冷战时期的曲折探索,其演化过程展现了民族主体对于外生政治制度的选择、整合及超越的特征与属性.  相似文献   
95.
在新诗的奠基期,作为一个较早具有理论自觉的诗人,闻一多的理论批评贡献不仅表现在他提出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还表现在他通过自己的批评实践,力避新诗"非诗化"和"欧化"倾向,摒弃新诗批评的门户化,引领和推进新诗的艺术化、民族化和多样化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
现代性与民族化的有机交融是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终极追求,贾平凹凭借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当代小说形式的探索中,创新性地继承了古典白话小说的优质,融之于现代小说叙事技巧中,逐渐完善了具有个人风格特征的现代"说话"小说范式,为当代小说通往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化方向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7.
理论界一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界定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际上,“中国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即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本民族的哲学与社会科学,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中国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是两个内涵不完全相同的命题,把二者等同看待是对“中国化”的严重误解和误读,必须在总结以往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再释。  相似文献   
98.
刘平 《学术研究》2007,6(3):125-131
中国戏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其原因,一是政治上的激发,二是戏剧人的觉醒,三是观众的选择。其变化与发展分两个阶段:戏曲改良时期和新剧(话剧)的产生。二者相互影响、学习、借鉴,逐步形成民族化的艺术形式。建国后,政治的需要向戏曲提出更高要求,现代戏应运而生。艺术不得不向政治靠拢,其发展受到束缚与限制。改革开放时期,戏剧创作获得了向本体回归的机遇。  相似文献   
99.
《大庆社会科学》2011,(1):159-159
王桂泉、徐海峰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大众化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民族化才能大众化,民族化这个任务不解决,马克思主义就不会为该民族的人所接受,就不能成为他们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它是科学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立足中国大陆诗歌发展史,主要研究了当代政治抒情诗的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60年前后,潮头诗人为郭小川;而文革期间知青诗人和“作家”诗人创作的最具思想价值和美好精神的作品,则显示了诗美的永恒。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80年前后,艾青创作道路的轨迹,告诉我们当代政治抒情诗模式的终结;另一类具有现代意识、审美感十分鲜明的“有意味的”政治抒情诗闪耀着人道的理性光辉,表现出现代人对宇宙真善美的追求,成为80年代最为耀眼的一道霞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