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88篇 |
免费 | 831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93篇 |
劳动科学 | 88篇 |
民族学 | 7986篇 |
人才学 | 335篇 |
人口学 | 99篇 |
丛书文集 | 4574篇 |
理论方法论 | 750篇 |
综合类 | 11849篇 |
社会学 | 1420篇 |
统计学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474篇 |
2022年 | 502篇 |
2021年 | 583篇 |
2020年 | 503篇 |
2019年 | 501篇 |
2018年 | 199篇 |
2017年 | 499篇 |
2016年 | 711篇 |
2015年 | 918篇 |
2014年 | 1875篇 |
2013年 | 1640篇 |
2012年 | 2003篇 |
2011年 | 2046篇 |
2010年 | 1820篇 |
2009年 | 1880篇 |
2008年 | 2097篇 |
2007年 | 1633篇 |
2006年 | 1335篇 |
2005年 | 1340篇 |
2004年 | 1257篇 |
2003年 | 1139篇 |
2002年 | 885篇 |
2001年 | 909篇 |
2000年 | 631篇 |
1999年 | 293篇 |
1998年 | 194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陈嘉庚憧憬民族复兴,抗战前,他主张以教育提升民族素质;以实业发展国家实力;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以文化确保民族精神,通过四者,最终臻至民族复兴大业。陈嘉庚依此艰难实践,但最终体会到独靠一己之力无以成效,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更致其复兴梦想破灭。至此,陈嘉庚领悟到民族复兴当有两大前提:抗日救亡,政治清明。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940年的延安之行让陈嘉庚看到解决两大前提的坚实力量。由此,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实践形成对陈嘉庚先生强烈的思想感召及其坚定的行动汇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陈嘉庚开始了民族复兴的新实践。陈嘉庚民族复兴的实践路径转变在当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语言、文化、习语的相互关系入手,通过分析大量的英语习语,来透视中英文化在宗教信仰、历史发展、地域环境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由此,我们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蕴含在习语中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还能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的特征,从而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创新。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今后一段时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是民族工作的关键,其中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的完善与实施是民族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视角,深挖民族地区差别化经济政策实施的时代背景、现实条件,论证民族地区差别化经济政策实施的法理基础,探索民族地区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精准执行、监督检查等法治保障措施,推动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一道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5.
56.
孟凡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32-140
非遗运动、新冠肺炎疫情和虚拟世界及其叠加效应给民族艺术的生态结构造成了很大影响。非遗运动引起民族艺术从文化向文明的“进化”,从小传统到大传统的跃升,以及去地方化和风格杂糅;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影响到民族艺术的分类和集体性向个体性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加速了虚拟世界的进程;虚拟世界可能会引发民族艺术的镜像化创作,也会诱导研究者沉迷于网络调查。前者导致民族艺术创作的异化,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田野调查的意义建构。人类学是为人的研究,理应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定位自己的目标。在人类价值世界遭受工具理性决定性入侵,面临精神数字化的当口,坚持具身性田野阵地,以艺术性民族志的方式挖掘经验智慧和生产意义,以此批判工具理性的侵略,守护人类自由精神家园,是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天职。 相似文献
57.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本文试通过对兰古区窑街街道办事处这一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来对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8.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伴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理论也处于不断演变和发展之中。在中国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代化过程中,各个时期现代化战略的选择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现代化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9.
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 《西部蒙古论坛》2022,(4):90-102+127-128
西域地名语言背景是多方面的,许多地名的来源涉及吐火罗语、汉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粟特语、塞语、梵语、波斯语、伊朗语、藏语等多种语言。目前学术界对于地名与西域历史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些论述,但鲜有专门以特殊地名为视角的论述出现。现以此为视角,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研究新疆地名所反映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侧面。文章认为,新疆地名的横向和纵向结构中不仅能反映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历史依据和普遍性背景,而且还能以此为研究切入点,为深入挖掘地名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符号提供新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60.
丘濬为明代鸿儒之一,乃理学之名臣。《大学衍义补》为其毕生著述中最倾心之作。“内夏外夷”与“防夷乱夏”构成了丘濬“夷夏之辨”的限阈格局与核心观点。其民族治理政策突出表现为以“民族自治”为主的德化慎远之策和以“怀柔招抚”为主的朝贡体系建构。“和守兼备”“安危并济”式的“御夷”原则加之“屯戍息民”与“攻伐七策论”共同形成丘濬对待“四夷”民族的安边之法。丘濬的民族思想具有“夷夏之防”与“华夷一体”的两大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