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0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180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朱熹崇正、重统、尚雅、尊古的文化心态代表了近古时代正统文人的文化心理.朱熹把理一分殊的思想贯穿到文学的领域中,引申出文道一本论.同时,又将传道之文和抒情之诗加以区别,肯定诗歌的价值多重性,提倡一种将直觉和理性相结合的体验诗学.而心性义理不同程度的渗透,则形成了朱熹诗歌的丰富层次和各类文本的独特性.文从道出的观念,又使朱熹的文风趋向平易自然,使其文章呈现出以立意为本而不尚词采的风貌.  相似文献   
92.
《尚书》中的“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在后世经学阐释中逐渐开启了“狂”与“圣”之间的分野,宋代以降屡有对“狂”“圣”分野的质疑与重释,明代关于“狂”与“圣”的讨论开始往“心学”之路上走。王阳明在致良知的思想框架中阐释“狂”及“狂者胸次”,“圣”及“圣人气象”。王阳明认为,狂者依良知真是真非而行,在行为上“嘐嘐圣人而行不揜”,有“凤凰翔于千仞气象”。他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将成圣的根据牢牢安置于人的内心,“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将圣人之道与自己的致良知之学绾合起来,高屋建瓴地提出“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在他的思想中“狂”与“圣”渐趋弥合,在他的人格上“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也渐趋融合。“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趋融的关捩就在于“裁”。以“致良知”裁之,“狂”之资与“圣”之质在阳明的人格上趋于圆融自如。  相似文献   
93.
94.
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化插播节目已成为气象频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实现气象信息本地化做了有益尝试,为观众获知"自己家门口"的天气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该文从受众角度出发,以受众气象信息需求为研究对象,以"使用与满足"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化插播节目在节目表现形式、节目内容、受众定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气象频道本地化插播节目改进思路,以期为气象频道本地化节目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5.
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因此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至为重要。基于时变Copula函数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小麦、玉米在低产时和旱灾的尾部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15、0.58,但是水稻、玉米在高产时和旱灾比率的尾部相关系数近似为0,小麦在高产时和旱灾的尾部相关系数仅为0?06,这意味着粮食单产与旱灾的关联性表现出非对称性。旱灾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时变性也因不同作物而异。对于水稻而言,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旱灾与水稻单产的关联性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但是,旱灾与小麦、玉米单产的关联性并没有表现出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
大庆地区气候变化与气象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一39.2℃,极端最高气温39.8℃;年均风速3.8m/s,年≥6级风日数为30d,年降水427.5mm,具有大陆性强、温差大、季风性明显、降水量少的特点。一、大庆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根据气象资料记载分析,大庆气候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趋势影响下呈暖干化趋势,表现出以下特点:1.大庆光合有效辐射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以春、夏减少最为明显,尤其是4—9月农作物生长季光照处于低位周期,其中6—8月递减率达到159小时/月。2.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9.9%。从历年平均结果显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降水增多,其后开始下降,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后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降水显著增多,自1999年后再度匮乏。  相似文献   
9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采用了实地调研和询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马村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如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加大农业气候保险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等推进马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8.
姚奠中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唯一健在的弟子,曾得到章太炎先生的指点,悟得笔法,书艺大进.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云中,姚先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刚健清新的书法风格,并与自己的人格襟抱和满腹经纶相激荡,成就了一种厚重儒雅的学者书法文人书风.姚先生是学术与书法相结合的书法家,他强调文化对书法本体的优先性,其作品体现出一种大境界.他的书法是“守正创新”的书法,其书法美学呈现出“正大气象”.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学者书法意味,很好地表达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笔墨线条中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姚奠中先生的学术和书法成就荣获书法界最高荣誉奖——兰亭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99.
"气象"在宋代文化中是一个涵蕴丰富、具有多重品格的文化范畴。以周敦颐、二程、朱熹等为代表的两宋理学家,试图以"气象"作为沟通天地、生物、人的途径、渠道及目的,"观天地生物气象"、"体贴气象"、"持养气象"与省察"圣贤气象"、"孔颜乐处"等,作为求"道"的方法、途径兼目的而成为理学体系的重要范畴。"气象"以情感体验与审美的方式探及到了宇宙论与道德论的会通问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是超功利的美学境界。这一特征,内在地沟通了诗歌的诗性品格与理学的"气象"特性。境界、审美与情感体验,是决定理学"气象"范畴具有诗性品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0.
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精神的特征,是盛唐文化诗性品质的内核,在盛唐诗序中也有典型表现。具体为:从君王到普通诗人对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前途充满高度的自信,展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及宁静平和的氛围;展现出人们逸兴标举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及恢宏壮丽的惊人想象;也体现在衰颓乱世时,人们对盛唐充满无限的追慕。从文体演变角度看,盛唐诗序处于由骈体向散体演进的过渡状态,具有骈散交织的特点,具有追求华丽壮大、气势雄浑的诗性品质,是诗序文体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