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9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121篇 |
社会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从“气韵”看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性思维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卫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68-72
"气韵"范畴是中国美学中最有代表性的范畴之一,它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基本观念.而这一形上本体的呈现和传达,又是以"韵"的表现方式达到的."韵"不是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追求表现超出形象之外的事物的精神状态或内在特质,它既源自对象自身的丰富性,又依赖于主体的心灵境界,并依靠两者的充分交融而得以生成.气韵范畴显现出中国审美文化的诗性思维特征.在中国文化史上,气、韵各自内涵的丰富性又为其在美学史上的意义演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2.
113.
李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6):56-58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呈现出空前繁荣活跃的局面,谢赫《古画品录》所提出的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像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以谢赫的观点来看,画作不仅需要表现外在的形和色,更需要注意表现内在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只有这样,画面才会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所以,“气韵生动”实为六法之首。 相似文献
114.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气韵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游记中所呈现出的清劲、清旷、清新、清寂、清奇等审美气韵,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整体上的"清"美特征。"清"美与优美相关,但又有相同,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所表现出的"清"美,是兼有壮美与优美的一种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15.
危磊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44-49
《周易》无往不复的一“心”一“情”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圆通之美 ,有着一种天然的“异质同构”。中国书法用笔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笔势的一笔环转、血脉相属 ,结字的上皆覆下、下以承上等 ,无不体现出气韵流转、血脉相连的圆通之美。 相似文献
116.
“气韵”探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家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8(2):17-22,66
“气韵”的涵义大致是“气”与“韵”各别涵义的合成:“气”是指创作主体以力量显现的心胸状态及其赋予作品的内在活力与外在动势;“韵”是指作品具有雅致、淡远、和谐的风貌之美;“气韵”即呈现于作品外观的气势与韵致.对于创作主体来说,气存在于其心灵的要求自我实现系列中,韵是其心灵要求和谐整一系列的体现;气、韵的阳、阴之分及力、媚之别都导源于此.气韵的形成与心灵第三层面的敞亮有关,因此关系于“生知”和学养.气韵属作品的外形式,气与韵是合成艺术风格的两元,二者分别联系着笔与墨.由于社会、文化和艺术自身演变的原因,我国艺术在中唐以前重气,中唐以后重韵.当代艺术可能再度走向重气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7.
胡家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53-59
"气韵"的涵义大致是"气"与"韵"各自涵义的合成"气"是指创作主体以力量显现的心胸状态及其赋予作品的内在活力与外在动势;"韵"是指作品具有雅致、淡远、和谐的风貌之美;"气韵"即呈现于作品外观的气势与韵致.对于创作主体来说,气存在于其心灵的要求自我实现系列中,韵是其心灵要求和谐整一系列的体现气、韵的阳、阴之分及力、媚之别都导源于此.气韵的形成与心灵第三层面的敞亮有关,因此关系到"生知"和学养.气韵属作品的外形式,气与韵是合成艺术风格的两元,二者分别联系着笔与墨.由于社会、文化和艺术自身演变的原因,我国艺术在中唐以前重气,中唐以后重韵.当代艺术可能再度走向重气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8.
刘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形神的问题一直占据着重要的的位置。先秦时期易学中形下形上的道器之论,魏晋玄学的“形神分殊,本玄学之立足点”,道家大象无形的思想以及对生命本身思考的哲学思想都涉及到了形神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于庄子的有关形神的哲学思想,探寻其在中国艺术中的运用及体现。 相似文献
119.
120.
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绘画美学的系统化著作,其所提出的绘画"六法"则被视为中国绘画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六法"又被视为中国画六法,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所在。而"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则被谢赫视为绘画的最高审美标准,对后代的影响极大。通过对《古画品录》的解读和分析,本文将对谢赫《古画品录》中的美学思想进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