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贯穿其发展流程的基本精神特质有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是人与天地万物相融和、相沟通的宇宙意识,表现为艺术哲学范畴即“中和”。“中和”既是作品内涵的规定,也是形式创造的规范;既是审美的,又是伦理的,它是“至美”与“至善”的统一。从表现论的角度看,则是“传神”、“气韵”、“写意”这三位一体的基本范畴,其本质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反映,是人对艺术作品活泼泼的感人魅力和永恒的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2.
气韵,指文章、书画的风格、意境和韵味。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的某种情态气和韵都和神有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出的六法论把气韵生动放在首位可见,一幅作品的气韵是非常重要的。唐代张彦远在《历代  相似文献   
133.
反体书法艺术即将汉字反写,古已有之,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个特殊门类。这种写出来的汉字从正面看,纵横开合,百转千回,弯弯曲曲,龙飞凤舞,宛若天书一般;然而,在镜前审视,或按顺时针旋转90度,从反面迎着阳光或灯光一看,便露出庐山真面目,笔意高远,娟秀飘逸,行云流水,气韵贯通的字体跃然纸上,俊朗高雅,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令人倾倒。.一反一正,留给观者以沉思的空间和艺术的悬念,从而产生审美追求的驱动力,堪称中华一绝。  相似文献   
134.
书法气韵论     
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强调书法作品气韵连贯;韵指的是旋律、韵味,象外之趣.气韵合一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一件书法作品的气韵,可以说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35.
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是优秀艺术品的特质。中国古典绘画艺术品以表现性见长,却是再现性的升华。中国古典绘画理论中有许多对再现性的独到论述,主要反映在再现对象的客观性、典型性、细节真实性、气韵生动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6.
本文是用一些古人的观点去论证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论笔墨格法气韵之病》一文中所提观点的科学性。把韩拙的观点作为论点,又用其他人如郭熙、张彦远等人的观点作论据,最终透彻解释笔墨气韵之病,并针对其病提出克服方法,以引导书画爱好者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137.
英语散文的发展历程十分曲折,散文大家风格多变,兼之中英语言个性殊异,若要成功地把英语散文大家的作品翻译到中文,既须了解英语散文发展的概况,又须注意保证气韵逻辑通畅,文气沛然,才能传神译出,曲尽其妙,令汉语读者获得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8.
从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到近代大师付抱石、黄宾虹的绘画美学思想展开对中国画品评和创作中有关构思、构图、造型、写神、用笔用墨以及色彩等方面的重新认识及讨论,进一步肯定了“六法”在中国画品评与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指出了传统中国画品评标准与中国画改革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9.
芳菲 《新天地》2012,(10):8-9
叶笃初,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他有很多耀眼的"头衔"——中共党章研究第一人、党章学专家……闻名不如见面,现实生活中的他满头银发、器宇轩昂,举手投足带着书香气韵。他那充满哲理的语言好像有一种魔力,让人很快把他当做一位可亲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美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美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美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