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周生虎  刘铁 《领导科学》2021,(2):111-114
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建设需要不断地从中国传统治道和法治文化中汲取养分。先秦法家的"一断于法""益国利民""法布于众""刑无等级""循名责实""刑赏信必"等核心观点闪烁着理性光辉,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与现代法治政府建设"权责法定""高效为民""政务公开""执法严明""法治监督""诚信政府"的基本特征有契合之处。当前,应对先秦法家思想合理扬弃、开拓创新,为法治政府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儒家和法家思想源流的梳理,分析专制主义源头的发展脉络,同时指出儒家的专制主义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法家专制主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53.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包含丰富的管理智慧,他不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目标,而且也有清晰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和思路,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此外,韩非子的一系列寓言、格言,以及独到的思维方式,也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极高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4.
西汉前期在无为而治的表象下,继承了许多先秦法家的特点,并对先秦法家进行了许多修正,抛弃了法家的刻薄寡恩,给法家政治披上了一件无为的外衣。  相似文献   
55.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同韩非合传及对道家、法家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的处理,学界历来对此有诸多见解,争论不断,而对司马迁将老韩合传以及将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的原因分析,要从先秦各家学术源流上进行梳理,理解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分流,理解黄老思想的形成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理解法家思想融合道家思想又将"道"作为"法"的根源,并把"法"运用于"术"等一系列问题是理清法家与道家、黄老关系的关键,也是探寻司马迁将老子韩非子合传原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关于善政、善治的话题引人关注。基于当前较为严重的官本位、腐败及某些不和谐因素,此话题无疑不是无的放矢。本文仅以传统文化的视阈对善政、善治概念作一简要分析,并就现代条件下德治和法治的异同略作思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从唐律中德法关系的几方面特点来看,唐律虽然也强调"孝亲",但终以"公法"优先于"私德",以"忠君"优先于"孝亲";唐律中"刑罚"的目的着眼于外在行为的调控,而不是道德"教化";唐律强调为子、为臣要"顺上",强调对"人"的服从,而不是"从道"、"从义"。唐律的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一种"改造"了的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58.
儒家孔孟和法家虽然都正视刑罚对治国治民的作用,但两家的"刑罚"观却存在很大分歧。从三个方面分析儒法两家"刑罚"论存在的分歧,并探讨法家韩非子是如何在抨击儒家"刑罚"论的基础上建立法家绝对的"严刑重罚"论。  相似文献   
59.
对于先秦法家人物的悲剧性原因学界多从政治角度来分析,结论也颇为中肯,但是由于法家人物在个人道德品质、人生价值观念方面普遍存在着严重缺陷。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解读,或许将会更有助于认识法家个人悲剧的缘由。  相似文献   
60.
亚里士多德和法家都强调法律的作用,主张法治,反对人治,因而其法治思想存在着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尽管如此,两者在为何实行法治(法治的理论基础)、如何实现法治(法治的主要内容)以及通过法治要达到什么目标(法治的最终目的)等许多方面尚存在重大分歧。分析、研究两者的异同及其原因,不但对于理解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法哲学传统,而且对于建设现代化的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