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97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76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2116篇
社会学   226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越绝书>文本所言,至多为今浙江境内一次扩散型移民,并非对今浙江全境人口结构的改变;司马迁胪陈秦始皇君临天下后行踪,含其移民举措和封禅会稽之一举一动,只字未及越地移民,说明此事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亦规模小至可以忽略不计;所谓"因徙天下有罪谪吏民"实乃与民政无关的边防部署之一,秦末"中原人民首次大规模地徙居越地"当为后人想象;浙地历代都有移民的迁入和迁出,但没有一次属于对人口结构的全局性改变.  相似文献   
992.
文学中的上海叙述始于晚清,多写洋场和欢场.其表现"维新"(洋场)和"腐败"(欢场)两大主题,包含了对于上海城市最初的基本知识,即发达、进步的现代性与道德上的堕落.特别是前一个主题的反复出现,开创了百年来文学中的上海国家叙事与现代化叙事的传统.  相似文献   
993.
乔宇 《兰州学刊》2009,(4):33-36
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中爆发了一场关于《物不迁论》的择法大争辩,这场争辩以镇澄和德清为代表人物,明末许多高僧都参与其中,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想论战。文章以镇澄《物不迁正量论》和德清《肇论略注》为主要文本,探讨二者《物不迁论》研究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方法的差异和得失。  相似文献   
994.
早在1880年,"美术"两字便见于东游日记.而西游官绅则采用其他词语介绍异域所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国内的报刊论著则使用"雅艺"、"上艺"、"美艺"等词加以表述.甲午战后,随着日译名词大量输入中国,"美术"渐为人所熟知,逐步取代"雅艺"等词.  相似文献   
995.
晚清的语言变革与文学变革要求,都源于进步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近代先驱在设计社会变革路径时,最初并没有把文学摆在重要位置。梁启超等人对文学看法的改变,与他们维新变法失败后,在中国社会变革问题上思路的调整有关。与此同时,一些进步人士在试图引入西方的科技文明与文化观念时,发现自己曾经得心应手的汉语书面语系统已经显得言不及意,新民、开发民智目标的实现也需要语言的转换。晚清语言变革与文学变革在实践的层面上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以启蒙大众与政治变革为目的的文学革命,极其看重白话的作用,把语言变革当成了重要突破口;而由于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近代的语言变革运动必须最终突破这一堡垒才能够言胜。  相似文献   
996.
在证成"扩大受案范围后的行政诉讼制度是更好的制度"这一命题的核心理由中,以效率价值为基础的制度经济学论证处于重要的地位;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价值并不是使纠纷解决成本这类静态成本最小化,最为重要的在于通过制度设计来"复制市场",模拟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交易的市场机制来促进动态效率的实现,理想的行政诉讼制度应是发现有效率判决的复杂系统,而不是仅具有缩小诉讼成本功能的简单技术系统;扩大受案范围的行政诉讼制度是更好的制度,更好的标准是有利于促进制度经济学上动态的配置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97.
尼采宣布了“上帝死亡”,目的是为超人的诞生和新的价值体系的建立扫清道路。上帝已死,随之形而上学的传统价值体系也崩溃了,理性、信仰、科学失去了根基。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观念开始蔓延。为了挽救现状,尼采宣告了超人的存在,并用权力意志武装超人,使他担当起重估一切价值的重任。  相似文献   
998.
晚清科幻小说的繁盛与西方科幻小说的传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晚清中国对于现代科技概念认知的缺失,以及救亡图存的时代思潮,西方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主题在晚清科幻小说笔下出现变异.由对科学的奇想预测、天文地理的科普转变为感时忧国的政治反思,以及对"新中国"乌托邦诞生的希冀.这种变异,集中体现在技术描摹重点的偏移.其核心在于科...  相似文献   
999.
出身贫寒的农民突然发达后,和漂亮空姐坠入爱河。然而,当爱情里掺杂了虚荣和名利,它只剩下了飞蛾扑火般的痴狂。疯狂的爱情,难道只能用疯狂的手段了结,他才可以甘心?  相似文献   
1000.
略论晚清内外债的发生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近代社会后,清政府的财政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应对内外战争及国家建设,清廷发 行公债,举借外债,以解决财政危机。内外债本来应该是早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财政来源,但由于 清政府的封建性质,其筹借的内外债主要并没有用于早期现代化建设,内外债推进工业化的功能 在晚清未能得到体现,反而成为中国早期工业的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