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陵瞭望》2009,(28):63-63
各区县纪委宣教室,市纪委监察局各派驻组长单位: 今年9月,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编撰了《南京历史上的清官》。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将此书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必备读物”的指示精神,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联合组织了“读书思廉”活动,  相似文献   
32.
清官思想是中国社会一种极为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尽管时代变迁却依然延绵不绝。中国古代清官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士大夫的推崇和广大民众的敬仰;这种魅力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清官思想并非与现代社会水火不容,不应予以全盘否定。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清官思想,汲取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并引导其进行现代转化,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古代中国司法官的处事风格与角色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基础上,长期封建集权条件下的古代中国司法官,其司法审判的处事风格和角色意识呈复杂多样性有奉公守法、断狱平恕的循吏;有持法任术、心狠手辣的酷吏.他们追求与充当的社会角色,或是为民伸冤、为民做主、廉洁贤明的清官;或是循循告诫、力行德化、调停诉讼的父母官;或是被社会称为君主之鹰犬、百姓之恶魔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34.
见明 《中华魂》2020,(3):40-40
清官,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那些廉洁公正官员的美称。清官为人称颂,正是因为他们的满身"清"气,方才流芳百世。为官从政者须以清为贵,以清为本,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把做"清官"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可见,"清"乃为官从政的第一准则,这不仅是古代为官者所崇尚的品质和坚守的信念,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应该遵循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素养。作为领导干部,理应把念好"清"字诀当作终身必修课,这既是执政所需,更是人民所盼。  相似文献   
35.
36.
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是女婿怕丈母娘,一个是媳妇怕婆婆,两人的婚姻被推到了悬崖边。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是女婿怕丈母娘,一个是媳妇怕婆婆,两人的婚姻被推到了悬崖边。今天我们讲述的是两个网友的真实故事。丈母娘寸土不让网名:六月吹雪  相似文献   
37.
《金陵瞭望》2009,(23):50-50
海瑞一生坎坷.仕途也颇为艰辛。他为官数十载,受到各处权贵的弹劾打击.身后仅有薪金八两、葛布二丈、旧衣数件,管囊如洗。然则数百年来.其备受后人景仰。引以为为官者楷模,在于其从政清廉,不仅自己两袖清风.更不惧粉身碎骨之危,与贪官污吏抗争。以一人之力开一方清廉之净土.为历史所称道。  相似文献   
38.
文章认为清官文化在宋朝的兴起有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原因.宋朝革除五代弊政,建立廉洁的政府,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而宋朝的法律对私有权的保护和重典治盗贼,也唤起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和对清官的祈求,一些官员也确实以儒家的思想来塑造自己的清官品格.官员队伍中的清廉和腐败从正反两方面刺激民众对清官的盼望,而民间文艺则是清官文化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39.
邻居张大伯是个“句句说清、事事分明”的人,平时特别喜欢“较真”。然而,进入晚年后,他却经常与儿子、儿媳因鸡毛蒜皮的家务小事发生争吵,弄得家里“冷战”频频,张大伯整天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40.
王立  曲艺 《学术交流》2008,(5):151-155
王世名为父复仇故事,是文史兼备的重要复仇文化个案.金华地方官员汪可受,对孝子复仇充满赞赏,为明代"口述史"的一个焦点人物.地方官员喜怒好憎,对民间传闻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汪可受的前任敏于发现问题、解决有方.汪本人具有清官的"角色期待",善于抓住复仇事件的新闻效应和伦理教化功用.神秘崇拜介入,丰满了清官的文学形象,较为直接促进了清官"箭垛人物"的殖生,是清官破案锄奸文学主题生成的重要环节,清代许多破案叙事模式,都离不开王世名故事的重要中转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