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民族历史—地理概念,"藏彝走廊"是1980年前后费孝通在经过多年对以往民族史和民族学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之后提出来的。该研究著述所涉区域处于费孝通所指"藏彝走廊"的中南段,其地理行政区域在当下属滇西北三州一市地区。作者通过对藏彝走廊中南段的滇西北民族(族群)开展历时和共时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努力向  相似文献   
22.
滇西北怒江流域的巴尼人自20世纪50年代被识别为白族支系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学界对巴尼人建国前后的社会发展水平、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展开了诸多探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自此之后,关于巴尼人的研究并未随着巴尼人社会历史变迁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对巴尼人的研究状况进行述评,有助于对巴尼人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23.
苯教曾经在滇西北甚为流行,明清以后,由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和格鲁派的传入,并在该地占据统治地位以后,苯教的势力和影响才逐渐地减弱和消退.本文详细分析了苯教在滇西北的流行史迹、传入背景、传入方式,以及对当地本土宗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4.
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开发的核心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阶段性措施的核心内容。处于成长阶段的滇西北旅游区 ,其内部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地域旅游业发展是非均衡的 ,可以将滇西北各地域划分为成熟型、成长型、起步型三个旅游业发展地域类型区。各类型区的并存是旅游产品替代竞争的结果 ,因此 ,必须对滇西北旅游产品的替代竞争及各类型区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5.
走进滇西北     
郭净 《中国民族》2014,(9):77-77
在生活的路上,有很多人给过我指引,其中一个比我小了大约十岁。她叫秀兰,出身台湾农家,后来学了美术。1989年下旬,她跟着一群台湾朋友来到云南,偶然相识,从此到昆明来都不住旅馆,非要到我家里打地铺不可。她一年要来几次,每次都带着几本精彩的书,和当年最好的电影插曲的CD,如《邮差》、《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等。台湾那套“电影馆丛书”就是她背来的,我看得很认真,最喜欢的是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的访谈,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的自述和德国电影人文德斯的电影评论集。  相似文献   
26.
滇西北地区作为我国多种资源富集的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落后。区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落后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三、二、一"模式。作为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地区,区域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任务,如何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文章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谁就拥有了对未来发展更多的选择权。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滇西北最具特色和最有潜力的竞争优势,也是最现实的生产力。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创造出经济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28.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9):F0002-F0002,80,F0003,F0004
攀枝花市位于川西南、滇西北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  相似文献   
29.
云南省华坪县位于滇西北与川西毗邻的金沙江中段北岸,面积2200平方公里,人口16.5万,民族26个,是个典型的边疆山区民族袖珍县。近年来,华坪认真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始终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创出了被外界誉为“小县办大教育的奇迹”。  相似文献   
30.
民族地区民间互助组织在全球化、中央对民族地区扶持力度加大和市场逐步发育中不断发展壮大.数量不断增加和管理体制缺乏的民族乡村民间互助组织体现出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其不断发展依赖于民族乡村强大的社会资本,而传统的血缘关系联系的紧密性被大大削弱,权威和乡村能人成为其发展的核心力量.从民族地区民间互助组织的动力机制来分析,主要归因于民族乡村基层管理的变革、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村民固有的传统文化、市场经济中村民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和人口不断外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