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5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49篇 |
社会学 | 7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作为新兴的犯罪预防理论,环境犯罪学是西方发达国家犯罪预防的主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犯罪的发生与行为环境——场所、时间等机会存在密切关系,主张改善微观环境以预防犯罪。环境犯罪学所依据的理论虽多,但其基础则在于理性(合理)选择理论。而与理性选择基础理论密切相关的的核心问题,则是机会减少论与人性论。环境犯罪学在欧美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其在预防和减少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与犯罪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犯罪学研究三题——方法多元、范式展开与规则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熙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12-15
文章认为,中国犯罪学研究应当实现方法论上的多元化,更多地采用定量研究与田野调查方法;应当重视构建犯罪学理论体系,同时重视犯罪学理论的应用化;应当确立相应的学术规则,借鉴国外理论以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从“犯罪原因学”走向“犯罪存在学”——重新定义犯罪学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牧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
严格地说传统犯罪学就是犯罪原因学,这种犯罪学忽略了犯罪的存在,只研究作为犯罪学对象的部分内容而非全部内容,严重阻碍了犯罪学学科的发展。为了犯罪学的科学性,为了犯罪学的发展,犯罪学必须完整、全面地研究自己的对象,必须从犯罪原因学走向"犯罪存在学",即真正的"整体的犯罪现象学"。 相似文献
4.
5.
李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13-120
为重新审视实证主义犯罪学及其价值,分析比较龙勃罗梭与托尔斯泰的学术理念。分析认为,天生犯罪人论不过是一个以社会防卫论为刑事政策指向的庞大学术工程的开端。并认为,实证主义犯罪学通过批判过往的刑事理论,彻底扬弃了以报应为核心的刑罚观;将关注的重点从犯罪行为转向了承受刑罚之痛的主体——犯罪人;进而提出了革命性的犯罪人矫治理念。 相似文献
6.
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新中国创建,经历了否定、复苏与深化阶段,并逐渐成熟。它既研究犯罪行为,更研究违法和不良行为,认为犯罪是特定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从人的存在去研究人的意识,从而庄严宣告犯罪是可以预防的,人是可以改造的。因此建设学科的理论体系,总结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完善治理犯罪的方针、政策和法律,建立各种预防犯罪的措施,则成为我国犯罪学研究最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有组织犯罪与腐败的共生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组织犯罪和腐败都是当今世界严峻的社会问题。有组织犯罪与腐败绝对不是孤立的犯罪,两者互惠互利,共生共存,形成共生模式,产生共生能量,加速了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社会危害。有组织犯罪与腐败共生导致了有组织犯罪的力量不断膨胀,使政治腐败变本加厉,经济和精神领域逐渐被染黑,导致政府对有组织犯罪的查处难度不断加大。为了遏制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发生,政府必须加强对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立法进程;从制度和机构建设方面,预防有组织犯罪和腐败共生;加强国际合作,从世界范围共同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8.
9.
荣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5):75-78
犯罪的概念是犯罪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它是犯罪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只有对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做出一个科学、明确的界定,才能更好地开展对犯罪学基本理论范畴如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等问题的相应研究。而对于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的科学界定需要建立在上位概念的澄清——犯罪学中“犯罪行为”之范围的界定及其价值属性、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问题171:美闷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有可能感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你若作为管理者,试就这一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