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5月的太阳分外鲜艳,5月的微风特别柔和。沐浴着5月的阳光,亲吻着迎面的微风,走进文化休宁,在古色古香的村庄游走,看一幢幢粉墙黛瓦古民居,仿佛徜徉于文物的海洋,心灵有着难以言说的震撼。  相似文献   
22.
五代18位有资料可考的状元中,始任京职与幕职的人数大体为对半.释褐途径没有唐代那么复杂,只有守选和幕职两条路.所授职任较为单一,京职主要是校书郎,少数为正字、秘书郎.不像唐代那样还有大乐丞、拾遗,地方职除王府参佐、方镇幕僚之外,还有不少人被派往各地去当县尉.唐代状元一般都要数年守选,最长的达15年,而五代守选似乎成了象征性的,未见强调守选时间的记载,这种变化正是宋代改为直接授职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23.
三十七岁,斯文有礼,眉宇轩昂,双目有神,乐于交往,平易待人,十分亲和。三言两语一交谈,便从他那双炯炯明亮的眼睛里,读出追求上进、求贤若渴、干番事业的决心和毅力。且为人平和、朴实、低调.这就是休宁县状元故里大酒店、状元一家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国强先生,在笔者心目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24.
王跃 《四川省情》2008,(9):48-49
成都有两条以状元命名的街道,这两条街道都因住过状元而得名。状元街曾是明朝嘉靖年间新都人杨慎(杨升庵)的府第。状元巷则是四川最后一个状元,资中人骆成骧的居所所在地,他所居住过的这条街原称骆状元巷,但音讹传为落酱园巷。  相似文献   
25.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殡葬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既是为死者服务,又是为生者服务.过去由于个别人对殡仪服务的概念认识不足,世俗偏见和封建迷信思想太重,导致殡仪服务质量一直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群众对殡葬服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广西北海市殡葬所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让丧属真正感受到"给逝者多一分安乐,让生者少一分悲痛"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26.
李阳 《老人天地》2013,(7):17-17
6月底是高考发榜的日子。各地文理“状元”纷纷出炉,成为媒体热点。状元一词本是借用科举制而来,唐代首创殿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状头”,但这并非官方称谓,仅仅是民间约定俗成,后逐渐衍化为“状元”。  相似文献   
27.
8月8日,安徽省休宁县状元博物馆迎来了由19位美国学者组成的状元考察团。这支团队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中国状元博物馆,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科举文化以及休宁历史上出现的19位状元。据悉,这批美国人之所以来访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是由于该县的“阴馀堂”远嫁,美国为两国间人民建起了友谊的桥梁。  相似文献   
28.
明代状元策中,帝王与士子们就民风问题所进行的双向互动勾勒出时局变化背景下,对世道人心关注的多个层面,彰显了殿试策"经济之文"的价值与意义。明初状元策侧重于敬天保民,完善礼乐制度建设,养成醇厚民风。成化年间,君臣溺于宴安,风尚趋变,状元策多着眼于学校教育、乡党守令的教化职责。正德、嘉靖以降,世教寖衰,奢僭成风,状元策关注如何行政才有移风易俗的实效。  相似文献   
29.
马超 《金色年华》2010,(8):31-32
我常常回忆起我初入北大时的情景。1999年高考,我成了县里的文科状元,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我成为母校建校60年来,第一位被北大录取的学生。1999年9月4日的早晨,日如薄纱,我和父亲在北京站下了火车,顺着人群走出车站。父子俩坐着绿皮火车,挤了16个小时,从一片天大地大的皖北平原,  相似文献   
30.
修鞋老状元     
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些修鞋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但在人们的眼里,他们的生意是小打小闹,或轧个线,或钉个鞋掌,或缝缝补补,没有什么技本全量,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很难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