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9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35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104篇 |
社会学 | 33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前,延庆县出了件新鲜事儿,今年高考,永中古城申冬和卫淑娟两位女孩分别赢得了全县文科理科状元的头衔,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62.
邓新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3):91-92
杨慎是正德六年(1511)状元,也是明代最为渊博的大学者与颇有影响的文学家,可是,关于杨慎的去世与享年,一直是学术史上的疑案。 相似文献
63.
64.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厦门中秋博饼习俗并不是由郑成功部属洪旭所发明,而是从明清时期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的博状元筹或状元签的科第习俗演化而来。博状元游戏源远流长,其传播经历了从学子文人卜巧求运的雅趣到庶民家庭团圆助兴活动的演变过程。闽南一带以科名月饼取代竹制或骨制、象牙制筹条,并将博戏时节从春节前后移到中秋,使这种别致的科举文化习俗得以存留至今,这是古代科举文化现代遗存的典型事例,有其独特性和特别的价值,不仅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提供了活化石,而且保存了一种具有鲜明中华特色的娱乐种类,为民众提供了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活动。 相似文献
65.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那么,既然科举取仕始于隋,为什么“状元”一词和第一名状元却始于唐呢? 相似文献
66.
67.
郭作飞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3):17-22
依据古代文字史料,学术界判定南戏最早源起于温州。通过对南戏早期代表作品《张协状元》中方言词的特征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这样的说法是可信的;同时,《张协状元》方言特征词的层级分布情况也表明,古代闽南戏对早期南戏的形成与流传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68.
黄涓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阆中历史上曾出现过两对兄弟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佳话。伴随着四大状元的出现,自放状头、陈母教子等众多关于状元的传说也随之产生并广为流传。这些传说是古城科举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9.
状元策是封建统治阶级取中状元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其中关于书写格式、行文避讳以及书写字体的规定,所彰显的教化作用让人不敢小觑。通过对这些短短1 000余字的文章进行分析,可以窥视这些规制和仪式背后所体现的统治者对士子进行教化的目的和初衷。进一步探讨清代统治阶级是如何利用这些规定将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辐射给士人,使其逐渐认同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的目标的。 相似文献
70.
女性在科举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宋元南戏就较好地反映了女性与状元的关系。在科举考试之前,女性们为士子筹集赶考的盘缠;士子进京之后,她们又必须肩负照顾家庭的重任,以及承受分离之苦。如果士子能够高中状元,她们也能得到应有的封赠。宋元南戏明显地突出女性的作用以及状元的身份,寄托了元代知识分子试图改变社会地位的愿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