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78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早在哈尔滨“10·11”伤害致死案件中被害人林松岭的尸检尚未进行,林松岭真正的死因未明之前,网络上就已经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审判。这场由成百上千万的网民发起的网络审判,其规模远远超过古代雅典的六千人陪审团,并且网络“公诉人”与“辩护律师”的对垒,激烈程度为近些年所罕见。  相似文献   
142.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与冯梦龙的“笑话”理论 ,作为反抗霸权独语的文化策略 ,其异构同质之处在于理论前提都是两个世界的划分 ,概念自身都包含其理论的核心内涵 ,理论归宿都是建立平民大众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43.
后新诗潮始终具有一种解构意识,从还原到寻根,从解构他者到解构自身,其文化品格呈现了一种狂欢化的解构精神。  相似文献   
144.
作为20世纪初的英国现代主义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深谙当时人们面临的不幸,在作品中让其笔下的人物遭遇或虚无或混乱的现实与心灵世界。代表虚无的空屋空间与代表混乱的狂欢空间都否定了新秩序建立的希望,但作者却从未放弃自我拯救的尝试。在一系列探索之后,具有女性特色的乌托邦空间,成为承载作者重建心灵秩序的完美空间。  相似文献   
145.
作为中韩建交后的文化全球化现象,"韩流"以中国和越南为中心迅速席卷亚洲。探讨以韩剧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的传播、接受等,也成为近年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不排除这样的争论:这是大众文化的狂欢,还是主流文化的变形?通过对这一潮流的溯源,我们发现:"韩流"在传播的过程中出于种种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因此,我们所谈论的"韩流"并非原汁原味的;我们也并不能简单地将"韩流"的流行归属于大众文化的狂欢抑或主流文化的变形这一绝对化的二元论之中,它的存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6.
孙德林 《理论界》2014,(2):143-145
《故事新编》中鲁迅超越了《呐喊》、《彷徨》中"戴着面具的呐喊"和"彷徨于无地"的苦闷绝望,达到了精神自由和语言狂欢的艺术境界,使鲁迅小说达到了新的高峰。精神自由源于作家精神上的自我超越,而民间文化立场的凸现和家庭生活的正常为此提供了基础和力量。精神自由在作品中表现为在思想认识层面穿越古今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在主体精神层面穿越悲剧意识、死亡意识,穿越希望与绝望,以及民间化立场的凸现;语言狂欢具体表现在:语言的结构形式即文体的突破性,语言风格上油滑的哲学意味,抒情赞歌的独特美感对作家自身语言的超越,语言材料上真正的丰富多样性——中外混杂、古今杂糅,雅俗并用及对语言自身的嘲解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7.
怀梆是豫西北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梆的娱乐功能有一个从娱神到娱人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主要表现在怀梆表演形式和演出内容的变化上。从狂欢化的视角来看,怀梆的娱人功能逐步加强之后,全民参与性、从现实关系中解放民众和插科打诨及戏谑的特点也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48.
身体写作研究是巴赫金狂欢理论在美学领域的延伸。随着哲学、商业和个体因素的发展,身体写作文本也变异为两个审美概念:"为文而性"的写作文本和"为性而性"的身体文本。前者追求建构而不是颠覆,崇尚身体和精神的同步升华;后者寻求颠覆而不是建构,以"性"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前者属于美学范畴,深化研究将推动文学评论发展;后者属淫秽之列,肆意泛滥将带来道德伦理的沦丧。  相似文献   
149.
狂欢是人类一种普遍性的精神文化和民俗文化现象,中西方狂欢都是被压抑心理的释放和宣泄,都具民间性、自发性、广场性、娱乐性、戏谑性、物欲的放肆、对既定秩序和权威的颠倒等特性,但是中国狂欢与主流意识形态没有截然分开,狂欢的戏谑性远不及西方狂欢活动。  相似文献   
150.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所形成的狂欢式思维对文学艺术思维有巨大的影响。狂欢式思维有别于抽象思维而接近于艺术思维,有别于独白思维而接近于对话思维。在狂欢式思维的影响下形成的复调思维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思想的对话领域和生活的对话领域,揭示出多元和矛盾的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