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09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1.
"境界"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是王国维后期文艺理论的核心.<人间词话>代表了王氏诗学的最高成就,"境界说"是他倾尽全力精心构建的灵魂之所.  相似文献   
312.
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在文化史的意义上,我认为有两个人物最值得注意:一是王船山,另是王国维.  相似文献   
313.
学术大师王国维卓越的辞书编纂实践 ,体现出丰富性、科学性、创造性与学术效益性。他的辞书编纂又与其整体治学血脉攸关 ,辞书编纂大抵是治学的逻辑起点 ,且成其建构学术殿堂的一块块奠基之石。这在当今的辞书编纂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14.
西方实证方法对王国维学术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哲学的二重性,对早年王国维转向实证研究提供了内在的契机。当王国维运用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来审视和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时,有利有弊,但将其引入史学研究时,则形成了他独特的学术风格和治学途径。  相似文献   
315.
《现代交际》2007,(4):32-32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胀写之。出乎其外,故胀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316.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极力称赏北宋词,谓之"北宋风流".静安先生自己也承认,北宋风流的本源则来自于晚唐五代,盖因其"真"与"广",加上作词的自然摇曳,便构成了北宋风流的本质.  相似文献   
317.
:顾颉刚与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学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古史辩”与“古史新证”都对中国古史研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顾、王两人的学术渊源、史学方法以及对于后世影响的初步比较 ,指出顾氏疑古思想的复杂层面和王氏古史新证的局限性 ,同时亦指出无论“古史辩”和“古史新证”都是对中国近代文化危机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318.
319.
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国家民族,使之免于灭亡,而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封建伦理纲常,使之免于沦丧。顾炎武的思想并未越出儒家思想的藩篱,其中有仁政、爱民的一面,其核心思想则是捍卫封建伦理纲常;顾炎武其人根本不是启蒙者,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卫道士。王国维自沉的直接原因是殉清;后期的王国维既是封建卫道士,又是亡清的忠臣烈士。从启蒙到卫道、殉清,这就是王国维思想变迁的历程。顾炎武、王国维所卫之道,是一种将道德政治化,将政治道德化,融道德与政治为一体,以尊卑等级为基础,以礼即纲常名教为本位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为了实现中国社会及其文化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必须高举人本主义的旗帜,彻底批判这种以礼为本位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20.
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提出的"欧穆亚"说是对西方"幽默"理论的合理误读。从阐释学"视界融合"的角度看,"欧穆亚"说形成了跨越古今中西,由历时而共时的三重视界的重叠:首先是屈原冲突性的悲剧人格外化出的文学精神,其次是叔本华悲观哲学的"幽默"观念,基于两者与王国维文化人格的"家族相似"性,"欧穆亚"由误读而沟通了中国传统文学精神和西方近代美学思想。"欧穆亚"显在和隐在两重对话结构,使得在一个更大的阐释循环内,对本土文学和西方理论的现代性认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