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09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341.
清末编订名词馆编辑《辨学名词对照表》实为近代逻辑学术语厘定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近代中国官方推动逻辑学术语统一的第一次尝试。在《辨学名词对照表》的编订过程中,任职名词馆的严复和王国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该对照表的中文译语主要来自二人的逻辑学译著,而且二人在译名厘定上的分歧也直接影响到了该对照表的译词选择。在严、王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编订名词馆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份经由官方审定的逻辑学术语名词表。但因时局的变动、译词选择的偏差,编订名词馆最终并没有完成中国逻辑学术语的统一,由名词馆所厘定的那批逻辑学术语也只有少量被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342.
关于“境界”的诸种讨论倾向于关注“什么是境界”,而忽略了“境界如何呈现”.离开了空间,境界无法呈现客体形式;离开了时间,境界无法表现主体心灵.比起空间,时间具有更本质的意义.通过梳理王国维的思想资源,发掘“境界”中蕴含的康德的时间理论,探讨“境界”如何在时间维度中实现其真实性和现实性,并指出“境界”和时间理论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343.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36则至41则主要讨论了“不隔”的批评尺度。这种“不隔”之说虽然来自中国文论传统,但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体现出了“不隔”的美学特征:情感美、自然美、形象美。  相似文献   
344.
在中西文艺理论交流中,王国维作为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大师级学者,对中西文化的碰撞有其独特的看法和选择,即以外化内,中西交融,中西二学“化合”论。并以此进行学术研究,建构自己独有的美学范畴和理论形态,这对于中国近代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今天,也给研究和学习西方文化以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345.
当代学术界认为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源头来自四个人:康德、叔本华、尼采、席勒。本文重在对这四个源头进行梳理,理清他们的思想与王国维的诗学的相关联处。但是王国维并不是西方思想的搬运工,过分夸大西方思想对他的作用是不正确的,王国维本身是一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学者。  相似文献   
346.
无可奈何花落去──以文本为基点论王国维《人间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专作情语”的开拓而使一系列作品体现出一缕不同寻常的异质,求异出新而使词的出路与诗接轨出现词的诗化,“力争第一义”最终使词成为演绎哲理的符码。在取径唐五代、北宋小词的基础上希望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以实现作词的宏大理想,然而他在回归途中似乎愈走愈远,一小部分最能体现《人间词》西洋哲理特色的作品,在艺术上经不起推敲。《人间词》向五代、北宋的回归是失败的,王国维最终未能实现他恁高的创作祈愿。  相似文献   
347.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虽经学者考订,仍有一些排定日期存在问题,影响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学术思想、政治观念等。通过对1912—1915年初罗振玉致王国维诸短札日期的考订,对于王国维号“礼堂”的由来和蕴意有更确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8.
蠡舟《王静安先生之考证学》一文谈到王国维"与某君论治古文字学书残稿",并作了部分征引,目前所见有关王氏书信著作均未收录,似未引起学界注意。文中"某君"及作书时间未言明,通过王国维与罗振玉等友人往来书信比较可知,"某君"为柯昌济,作书时间当在1918年3月6日。信中反映了王氏对于古文字考释的认知,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349.
张晓春 《船山学刊》2004,(4):67-71,89
本文通过对古文历时性的考辨分析和语言逻辑概念的整体梳理,特别是对“籀文”进行共相性的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古文即蝌蚪文字,实际也就是蜾扁文字,它由齐楚先民所创,应归类于楚系文字。  相似文献   
350.
李跃红 《河北学刊》2005,25(5):159-163
在国势衰微和西方悲剧及其理论传入的情境当中,中国戏剧界和一些重要思想家对悲剧问题至为关注,形成绵延至今的现代"悲剧情结".尽管由于"现实批判"和"学理研究"的不同取向及其代表人物个体背景的差异,使"悲剧情结"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但在形式上或总体上却有着共同诉求,即推崇悲剧精神,强调直面人生,展示存在本体和超越现象层面.这些诉求不仅关乎悲剧创作,而且关乎所有艺术生产以及个体心灵净化和民族精神提升."悲剧情结"所蕴涵的诉求不仅对当时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在今天也依然具有发聋振聩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