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08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7 毫秒
491.
在中西美学会通这个议题上,大致有两种态度:一是当看到我们所使用和接受的知识、术语大都来自于西方世界,就感到“很丢脸”,然后抛出“失语”之论,这在数年前曾引起热议;二是认为东西是老祖宗的好,但是比起西方美学对我国的影响来看,西方却不怎么接受我们的影响,就认为我们老祖宗的好东西是根本翻译不了的,比如“风骨”就会翻译成“大风”和“骨头”,如此等等。在我看来,中西美学会通只是一种方法,或者手段,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提供了学术史的角度,其目的是美学知识或文艺学知识中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在进行美学研究的时候,我们所掌握的中西美学知识都会成为思考与借鉴的材料,而且应该尽可能宽广与深入地掌握这一材料,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的并不是学术史上的洪荒时代,前人所做的一切理应成为今天学术研究的起点,这是治学必备的素质。这就是说,“问题”才是核心,“地域特色”并不是问题。  相似文献   
492.
最早引进“科学”一词的中国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人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看法,分别是梁启超、康有为、严复。但所据史料皆存在问题,未可据为定论。据现存可靠史料,王国维应是引进“科学”一词的第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493.
论诗的意境     
本文对诗歌意境的美学特色进行了探讨。意境是我国诗歌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在我国诗歌传统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具体诗篇,对意境的特点、意境的构成形式、意境的深浅、意境的有无等问题,展开了论述,进行了探讨,作出了界定。  相似文献   
494.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师生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陈寅恪应聘到清华国家研究院任教一段令闻嘉誉的故事,撰述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吴■诸师间,以及师生间,师爱生,生尊师,“师弟之间,恩同骨肉,同门之谊,亲如手足”的真挚情谊,论述了道德的继承性问题  相似文献   
495.
本文列举了关于王国维死因的种种说法,分别是"殉清说"、"殉道说"、"感情性格复杂矛盾说"、"主因诱因说"、"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指出每种说法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学术意义;钩稽了王、罗两家后人对王氏死因的看法,排除了"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用心理分析、文化性格研究等方法研究王氏遗嘱的意蕴,综合当时与王氏密切接触者的描述资料,认为陈寅恪主张的"殉道说"最能准确地揭示王国维自杀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对研究社会大转变时期士人的矛盾心态也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96.
<人间词话>的精华"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体现了道家体道的人生境界.本文通过对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及陶渊明的山水诗,阐述了"无我之境"的道家思想内涵,折射出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中国文化格局和中国文人人格模式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497.
王国维对于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即是以"境界"这一佛教观念来接西方的无利害关系的"纯粹直观",并以之考察中国的词且及于其他艺术,从而提炼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境界一意境.他的别出手眼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径直采用"直观"这样的西方概念,而是精选一些中国传统术语来描述境界.  相似文献   
498.
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 ,引入西方原始思维理论的视野和批评方法 ,通过“想象”这一概念来揭示屈骚的文学特征 ,使该文大大超越了渊远流长的传统屈骚批评。这是一篇于实际批评中充分显示“中西融通”的理论意识的佳构  相似文献   
499.
无论王国维的本真人格论,还是舍勒的精神人格论,皆属情感人格论,都与某种深邃而崇高的情感体验相关。不同之处在于:舍勒的人格概念是一个道德宗教概念,是本质之爱和信仰行为的道德载体;而王国维的人格范畴侧重于生存论意义的本己回归,包括绝望、忧、罪责担荷、自由决断,是为真我生存而筹划的此在。人格之间的世界图像存在差异。王国维推崇本真人格,其心灵结构呈现自然的精神镜像,是对虚无本质和有死性存在予以直观后的决断使然。舍勒的人格论重在构塑神圣价值,而个体人格价值是作为神圣价值的象征而被给予的,是对神圣价值的"分有"。  相似文献   
500.
本文在梳理中国审美观照理论的生成过程中,重点探讨了王国维的"境界"说对老庄艺术精神与叔本华美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王国维借鉴西方美学思想来研究和分析中国艺术精神,把中西不同的美学观念与思维模式整合起来,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审美观照理论,从而成为中国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