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这三部小说都是由女性作家书写的,讲述中国女人与外国男人的情感纠葛.文中的中国男人要么缺席,要么具有生理障碍.取而代之的是强悍的西方男人,他们成了这些女主角追逐的对象.通过外国男性形象来反观中国人的个人生存状况,可以见出他们文化身份的困境和自我的迷失,这种跨国婚恋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一个表现.总的来说,三部小说的诸多共同点构成了"中国-西方"的寓言.  相似文献   
12.
小说《上种红菱下种藕》表现了上海附近一个小镇上的特殊风景,这里的生活气息浓郁,且温情怡然,这里的人们质朴而善良,这些都是我们向往的最宝贵的东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一方面带来了富庶和繁荣,另一方面也刮走了精神中的营养。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在其作品中用理解、同情的笔调描述女性,抒写这些平凡女性的平凡生活,让这些传统的平凡女性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在传统意识烛照下的女性群体,需要我们去关注她们的生存状况和感情需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的寓言:王安忆与上海怀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东 《中国学术》2000,(3):122-161
在现在被认为经典之作的张爱玲1943年写的小说《封锁》中,上海这座作为半殖民地中国资产阶级现代性缩影的城市,陷入了停顿之中。当读者通过有轨电车进入这个繁忙的、不眠的远东商业中心时,虚幻与现实在介入与体验城市的方式上融为一体。在故事的开头,城市的进程看起来几乎是预定好的、稳固的和理性的,就像有轨电车的铁轨,在阳光下闪耀着,  相似文献   
15.
赛妮亚在<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误区>一文中指出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问题,即"欲望化写作与小资产阶级情调","个人悲观和虚伪的艺术"及"追逐时尚".而本文认为王安忆一直是一个严肃关注人内心世界的作家,她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贯穿她写作的始终,因此有必要对这样一位创作时间跨度长、数量多、风格多变的作家评价时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遍地枭雄》在直面现实可能性的虚构情境中建立起一个叙事意义上的"侠义"世界,但作者的叙事存在着观照生活与戏说英雄的矛盾,在一种看似充满温情与同情的叙事情境中隐藏着的是冷漠的眼神,并因此影响了文本意义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是庸常之辈。她们精明世故,有小市民追逐物质利益的一面,但并不贪婪;她们地位卑微、生活艰辛,却能以顽强的毅力对抗生命的不幸和磨难,她们的身上跃动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柔韧力。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城市系列"描写了都市街巷里弄的世俗生活.本文阐释了其作品中城市女性形象的精神内蕴追求世俗的优胜与注重实利.从而确立出王安忆笔下城市女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方式的代言人;市民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9.
赵华  刘新生 《齐鲁学刊》2004,(5):151-153
王安忆小说创作执著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从而不得不承受守望生命存在的人生孤独,其小说中的生命个体虽然表现出走出孤独的种种努力,但挑战孤独的结果却是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王安忆的小说守望孤独而并不绝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文章指出,面对张爱玲的作品,王安忆有一种无可置疑的"影响的焦虑"与张爱玲的<传奇>相比,<长恨歌>有着宏大的艺术建构,但在思想与形象的结合上,却有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