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16篇 |
免费 | 512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469篇 |
劳动科学 | 254篇 |
民族学 | 345篇 |
人才学 | 1012篇 |
人口学 | 330篇 |
丛书文集 | 5058篇 |
理论方法论 | 1089篇 |
综合类 | 12748篇 |
社会学 | 2664篇 |
统计学 | 1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6篇 |
2023年 | 493篇 |
2022年 | 520篇 |
2021年 | 718篇 |
2020年 | 638篇 |
2019年 | 664篇 |
2018年 | 213篇 |
2017年 | 386篇 |
2016年 | 557篇 |
2015年 | 941篇 |
2014年 | 1952篇 |
2013年 | 1712篇 |
2012年 | 1847篇 |
2011年 | 1983篇 |
2010年 | 1987篇 |
2009年 | 2260篇 |
2008年 | 2523篇 |
2007年 | 1749篇 |
2006年 | 1485篇 |
2005年 | 1536篇 |
2004年 | 1280篇 |
2003年 | 1171篇 |
2002年 | 1053篇 |
2001年 | 935篇 |
2000年 | 652篇 |
1999年 | 307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30年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整体的城市和乡村建设,由快速发展进入到稳步发展,由增量发展转入到存量发展,由粗犷型发展进入到精细化发展。建筑大类本科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宽口径学科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知识结构变革需要。以人居环境科学思想融贯和学科凝聚的观点,表述建筑大类现代教学综合性和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论文讨论了川渝地区学术内涵发展和人才成长,成渝高校在学科建设、学术创新、前沿研究等方面,要形成合力,凝练科学问题,创新理论建树,探讨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协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社会现实意义。以所在成渝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两次实践案例,深入讨论成渝高校“人居环境”联动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认识。最后,总结了建筑大类教学观念改革与创新的探索性思考:1、本科高年级教学观念中适当植入“人居环境”的综合思维和课程技术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融贯能力,整合建筑大类教学内容的共通点和合理内核;2、我国新常态时期,面对学科的变革和发展、市场的收缩和精细化,建筑大类本科知识结构需要提出宽泛性和兼容性教学改革,加强社会知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2.
青年海归人才的集聚,最终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平台的集聚。优化青年海归人才的发展环境,应与上海的创业发展政策相一致、相协调。此外,要积极引入第三方人才政策评估机构,建立吸引青年海归人才的政策出台、宣传、执行和评估的全流程动态评估机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相关人才政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打造上海服务青年海归人才发展的鲜明品牌。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以我国英语教学的母语环境和汉语言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英汉语言近似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以此来促进母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05.
绿色发展是现今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议题,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治理。企业作为绿色治理的主体,其环境信息的披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受到不同因素的驱动,不同情况下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厘清两者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框架,为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升企业绿色治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6.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业化从产品商品化开始,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商品化引发了一系列产业连带效应,促进其在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管理体制等方面迅速与市场接轨,并整体向产业化进军。依据我国国情与国际惯例,必须吸收其它部门的立法经验与成果,建立整套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7.
用于描叙经济收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伊斯特林悖论假说,在生态环境领域愈益显现出其内涵的现实映射:虽然微观上个体民众的确会对环境质量改善展现出更高满意度,但宏观层面上环境更优区域内的公众环境获得感并不必然高于环境较差区域。本研究基于城市内空气质量区域差异及其所造成的公众环境获得感落差,剖析环境相对剥夺效应对公众环境满意度的影响,从而验证环境伊斯特林悖论的存在性并解析其生成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公众环境满意度对空气污染具有高度敏感性,但同时空气质量的区域差异也愈发成为影响公众环境获得感的重要因素,且会放大空气污染对环境满意度的负面效应。机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发现,环境区域差异的相对剥夺效应会挫伤公众环保参与的积极性,并催生更多邻避思维;低收入人群、低教育水平群体等社会脆弱群体受到环境相对剥夺效应的影响程度更高。本研究验证了环境伊斯特林悖论的存在性,并提出环境相对剥夺效应是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与整体环境满意度之间呈现非一致性关系的诱因。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合理优化区域内产业与功能布局,重点关注高污染区域的环境有效治理,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公众环境获得感的整体改善与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8.
110.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其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当前学校环境存在一些不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信息传播迅速化导致课堂教学环境相对滞后、忽视教育对象主体性导致教育对象积极性不高、文化形式多样化导致校园文化受到强烈冲击。对此提出相应策略,深化学校课堂教学环境创新改革、秉持以人为本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渗入式环境。通过不断优化学校环境,发挥其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