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0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53篇
管理学   2228篇
劳动科学   100篇
民族学   324篇
人才学   341篇
人口学   100篇
丛书文集   438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785篇
综合类   6659篇
社会学   989篇
统计学   541篇
  2024年   323篇
  2023年   1168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707篇
  2012年   811篇
  2011年   882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962篇
  2008年   1068篇
  2007年   770篇
  2006年   840篇
  2005年   744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762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从传统到现代,精神家园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且葆有深厚生命意蕴的存在根基。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式的现代化道路诉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需要直面解决西方资本主义方式现代化道路引致的精神家园失落的现代性困境,引领中国人建构现代化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式现代化道路把“以资本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变革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旨在根本改变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引致的精神家园失落困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引领中国人建构现代化的精神家园,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精神家园充盈的文化自觉意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小农户家庭经营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农业经营形式,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大国小农”的格局不会改变,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必定是基于小农家庭经营基础上的现代化。在小农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还面临“技术设施瓶颈”“组织瓶颈”和“人才瓶颈”亟待破解,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农家庭经营注入新的活力,将农业改造成有较高收益的产业,使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我国应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建设,加快构建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农业经营组织,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探索出一条基于“互联网+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3.
许可斌 《职业》2022,(19):16-18
为贯彻党中央职业教育方针,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国铁集团党组提出了推进新时代铁路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全面提高铁路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做好铁路职工的培训管理工作。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培训管理的现状,分析培训管理存在的短板,提出加强铁路局集团公司职工培训管理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4.
105.
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内容。立足国家大力建设数字乡村的时代背景,从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数字乡村治理的有限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现为底层维护、技术赋能、服务共享和伦理保障的运作逻辑,推动乡村治理达到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化样态。但由于数字技术运用边界的模糊,难以平衡简约治理与复杂治理的矛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技术安排与制度安排的困境、权力意志与民本意志的冲突,致使数字乡村治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优势价值,未来需要契合乡村空间场域、合理划分技术类型、重塑组织制度结构以及回应村民切实需求,从而更好地保障数字乡村的治理适应性、匹配度、有效性以及价值性,最终实现数字乡村的治理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6.
推动农业规模经营进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议题。鹅镇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内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该模式实现了现代农业与村庄社会的有效融合。这一模式的实践运作依托三个重要机制:一是地方政府引导,即通过制度供给、政策激励、风险防控等方式引导村社集体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二是村社集体统筹,即统合分散土地以实现整体流转,从而统筹协调农业规模经营实践;三是农民自主参与,即农民自主确定农业经营主体,民主协商地租价格,与农业经营主体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在该模式下,农业经营规模适度且经济效益较高,农业经营的社会效应溢出,农业经营的村庄治理效应较为显著。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和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应当注重农业规模经营与村庄社会的有效融合,以促进农业与农民福利、村庄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7.
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推动东部沿海乡村形塑复合型治理结构。田野经验表明,乡村社会呈现治理机制的复合型嵌入:常规型事务的行政化运作,形塑乡村科层组织格局;运动型事务的政治域统筹,奠定乡村党委统合制度;内生型事务的自治性回应,构建乡村协商治理机制。复合型治理结构不仅衍生“政治-行政-自治”三元统合的治理机制,而且提升乡村实质治理能力,实现规则之治、稳定生态与治理有效。复合型治理是外生型治理事务结构倒逼和政治型治理责任考核取向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合理性来源于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困境突破。  相似文献   
108.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中央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新论断是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根据党的二十大关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关部署,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上要融入国家统一的现代经济体系,政治上要全面推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上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会建设上要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态上民族地区要全面融入生态文明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9.
110.
萧洪恩 《阅江学刊》2022,(6):116-126+170-17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了乡村如何振兴的问题,但是在研究和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按城市化的思路来指导乡村振兴的问题。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乡村振兴道路的高度,并据此界定农村就地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构成部分。农村就地现代化并不局限于城市化,更不等同于就地城市化或城镇化,农民的就地市民化、农村的就地产业化等只是现代化的内容之一而非全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该“两条腿走路”:阵地在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靠政府,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与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