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0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82篇
管理学   428篇
劳动科学   54篇
民族学   183篇
人才学   155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1853篇
理论方法论   393篇
综合类   4979篇
社会学   1247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738篇
  2009年   699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1.
不论是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育本质要求的角度,在大学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大学生命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从而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依据大量的数据,论证了在大学建立生命教育体系,特别是专门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并对课程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2.
贺骞 《中外书摘》2006,(11):26-28
他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希特勒的孩子,但他们的确是纳粹法西斯时代的产物。当他们被希特勒从地狱中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无法逃脱的宿命。  相似文献   
93.
董桥 《中外书摘》2006,(11):55-55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晚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人听,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  相似文献   
94.
爱上音乐     
白岩松 《中外书摘》2006,(12):81-81
文章如人。人静如梅,其文也静;人动如草,其文也动。豪放之人,其文必放;粗浅之人,其文必浅。难静难动,难放难浅。只得追摹博杂,然后学雅.一旦博雅,则文章仿佛宋元山水,不尚细碎,点染数笔,即成格局,也有意境。  相似文献   
95.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坚持创造富有意义的个人情趣,那么我们就能够摆脱乏味的日常生活,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自己的品位;同时还能给身心带来舒适和安宁。情趣为我们创造了领恬生命真谛的机会,使我们有机会欣赏和创造羡,使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使我们拥有无数美好的回忆。长此以往,生活中的平庸琐碎之事将被渐渐淡忘,留在脑海中的只有具有积极意义的特殊时光。  相似文献   
96.
文章着重分析了《一块牛排》在四个层次上展现出来的文本张力 :白描和阐述之间的静态描写、对话和行动之间的动态描写、情节冲突的张力和象征等。张力性的人物塑造体现出了主人公广阔的精神宽度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颂扬了失意英雄汤姆·金在绝境中的求生意志和生命的弹性。  相似文献   
97.
相对而言,儒家学说虽不如道家和释家哲学那样超脱于俗尘之上,但同样重视超越的人生价值。在《论语·雍也》中所记载着孔子的名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尔,贤哉回也!”就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极高明而中庸”的生命境界。以上引自张映辉发表在《北  相似文献   
98.
“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以来,“以美育代宗教”始终被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几代美学家奉若神明。然而,百年后的今天却必须要说:“以美育代宗教”,20世纪中国美学成也在兹,败也在兹。新世纪中国美学必将从跨越“以美育代宗教”的失误开始,从而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
20世纪40年代初期,丁玲的写作显然呈现出有别于30年代的个性气质,这是她对自己在20年代的写作个性的一次回归.在丁玲个人的写作历史上,这次回归再次印证着她真正的文学禀赋对女性个体生存困境的揭示,以及敏感而细腻的传达能力.但由于当时的文艺气氛和丁玲的特殊遭遇,这种个性化写作很快中断.  相似文献   
100.
萧红选取“童年回忆”这种叙述模式,不仅写出了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而且借助追忆,一次次重返乡土童年,真切地看到和认识了自身的历史,并在情感的宣泄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同时,这种回忆也是她介入人生体验,展开生命审视的一条途径。她通过“童年回忆”深刻地认清了现实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