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51篇
  免费   782篇
  国内免费   193篇
管理学   2261篇
劳动科学   82篇
民族学   937篇
人才学   284篇
人口学   93篇
丛书文集   7815篇
理论方法论   1320篇
综合类   15781篇
社会学   1483篇
统计学   370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732篇
  2022年   708篇
  2021年   936篇
  2020年   835篇
  2019年   772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568篇
  2016年   768篇
  2015年   1203篇
  2014年   2428篇
  2013年   1963篇
  2012年   1968篇
  2011年   2103篇
  2010年   2044篇
  2009年   2016篇
  2008年   2213篇
  2007年   1575篇
  2006年   1395篇
  2005年   1253篇
  2004年   986篇
  2003年   948篇
  2002年   747篇
  2001年   632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着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并重和共赢的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主导性的绿色或可持续发展理论话语和范式.欧日的生态现代化模式和美澳加的生态行(法)政主义模式显然更接近于人类这一浅绿色的理想或目标.至少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来说,尽管目前有着令欧美国家群体妒羡的经济增长率,但终究属于一种更低层次的绿色发展,因而必须致力于从目前的可持续增长范式与模式的升级转型.不仅如此,至少就对于中国而言的可借鉴性来说,以欧盟、日本为代表的生态现代化发展模式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2.
构建地质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地质旅游科学开发与保护,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合理有效地引导地质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保证.区域地质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公平性、有效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生态补偿原则,确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范围、标准及方式,构建地质旅游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以促进生态补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中国化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进路和逻辑.其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在中国确立和建构,注重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邓小平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发展与转型,注重法的物质制约性、阶级性与社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突出人民利益性;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建立人本法律观.其理论进路为:在坚持中发展和创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由注重法的阶级性转向注重法的社会性;法的终极追求回归人性又超越人性.其理论逻辑为:逻辑起点和终点是人;逻辑展开是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利益;逻辑结构包括根源本质、功能本质和目的本质.  相似文献   
994.
从古代涉及动物叙事的文学作品向新时期生态文学发展的过程,经历了文学形态、文学思想和文学价值的演进和升华.动物叙事汲取了中西方哲学、宗教和伦理思想的丰富营养,从最初的“生态+文学”形态向真正意义的成熟的生态文学发展,跳出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论思维,走向生态整体主义是其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应修人形成了“自由诗本体”诗歌观.一是认为情思是无限制的、自由的,主张新诗要自由表达主体真挚的情思,不能以形式摧残情思;二是提倡诗歌必须有含蓄隽永的诗味,反对浅白直露和散文化;三是提倡诗歌的音韵美,主张自然押韵,反对诗歌创作不顾音韵.这些诗歌观念,显示了应修人对于诗歌本体内在品质的把握和坚守,是对现代诗学观的补充和丰富,对于理解湖畔诗人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我国领导人提出的国际战略大思路,是对冷战后国际事务的战略大谋划,是对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战略大设计.新安全观是指导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处置安全问题的一种思维意识和行为准则,为使这种思维意识和行为准则转化成具体实践,需要有一整套运作机制,而国际安全新秩序就是将新安全观落到实处、统筹各种运作机制的必需载体.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以新安全观为主导建立国际安全新秩序的进程已经启动,并正将国际安全秩序引入健康、稳定的新轨道.  相似文献   
997.
我国村民自治缘起有其政治生态环境,从我国村民自治“第一村”的情况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为村民自治的产生提供了制度环境;壮族乡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孕育出的都老制自治传统,是村民自治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村民自治兴起的政治生态因素表明了今后村民自治持续发展应努力的方向:积极推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培养农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并且努力实现其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998.
艺术生产论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论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近年来理论界对其的反思和评价很少深入联系马克思的“实践”范畴,而这恰恰是评价艺术生产论理得失的关键,应联系马克思的“实践”范畴,这样才能对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和发展中的困境作出准确的评价和把握.  相似文献   
999.
周浩翔 《船山学刊》2012,(3):96-102
徐复观先生在对儒学的现代诠释中,特别强调"工夫"的重要性,以为不能深入于此,便难以把握古人的真实旨趣。以孟子为例,本文分别从心之存养扩充、心善与践形、知言养气三方面来探讨徐复观先生对孟子修身观的理解与诠释,从而在了解徐复观先生诠释理路与诠释策略的同时,更好地把握孟子的修身观。  相似文献   
1000.
白洋 《兰州学刊》2012,(2):180-185
中国古代制定有大量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中,"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寡欲节用"为其内在的生态伦理基础。对其进行挖掘梳理,有助于解决现代环境法治自身理念上所存在的困境。当代中国环境法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长期割裂法律与生态伦理的内在联系。结合传统生态伦理观,可以从环境立法、执法、守法等层面对我国的环境法治提出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