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4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罗筱玉 《兰州学刊》2007,(6):141-144
如果说杜甫诗歌的用典是中国传统用典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那么盛极而变,李商隐作为唐代用典极多且颇具个性的诗人,其诗歌用典较之前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可谓"唐人中另开一境".刘禹锡身处中唐,他诗歌中的用典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成为唐代两位用典名家杜甫与李商隐的过渡与中介,体现出从成熟趋于新变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追步杜甫和开启樊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在诗学阐释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在历代特别是宋代诗歌注释重视诗学研究的学术背景下,以任渊《山谷内集诗注》为参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认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总结了黄庭坚诗的重要用典技巧,并以"心解"的方法阐释言外之意,从而高度评价了《山谷外集》的整体价值;总结了黄庭坚诗高古、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讨论了"换骨"说这一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对黄庭坚诗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李白七绝大量用典而仍保存"清水出芙蓉"之美的奥秘在于多用熟典、常字,有效地疏导典故携带的历史文化沉淀,借助联想拓宽诗境,产生凝练含蓄之美;通过以情驭典、融典入景的方式营造出情、景、典交融的意境;多角度活用典故,结合各种修辞手法,创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  相似文献   
24.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在创作上素以大量用典著称。对辛词用典的原因 ,可从作者所处的政治形势、历史背景、人生追求、宋诗创作影响与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5.
26.
张振谦 《船山学刊》2006,(4):152-154
“以骈文为诗”是李商隐诗歌的重要特征,这种骈文化特征表现在:语言句式的骈偶化;隶事用典的工稳化;词汇辞藻的华丽化等。这些诗歌的骈文化特征既与李商隐擅长骈文和唯美诗风关系密切,又与道教文化的诗性特征紧密相关。同时,其诗的骈化不仅影响晚唐、宋初诗坛,而且有开启唐宋婉约词之功。  相似文献   
27.
百谪不屈道守直佩仁义——王禹偁《三黜赋》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文丰 《学术交流》2006,(7):144-146
历代遭遇贬谪的文人往往用诗、文的形式,描述其困窘之境,抒发其愤懑之情,表明其忠义之心。王禹的《三黜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赋作开篇点题,概括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了一种愁苦无奈的情绪,也是对统治者的无情控诉。其间,用一句对第一次的贬谪结局作了交代,之后再用一句向第三次贬谪的情形自然过渡,从而使文章浑然一体。赋作下半部分,开始的“於戏”一声,尽蕴难言之隐,彻心之痛,而在结构上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用大量事典和语典,阐述自己对于三次遭贬谪的反思。《三黜赋》是王禹“穷”时的心声,是用血和泪写就的精神熠耀、至情至性之文。  相似文献   
28.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识字教材中的精品,其句式整齐押韵,用韵采用隔句押韵,使用了换韵形式;文中融汇大量典故,使其成为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林则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述林则徐流放诗的用典艺术,一是用典主要在国事、自身、家庭、悼亡和赠友五个方面;二是用典艺术主要表现在用典广泛、乐用僻典、活用典故和偶句用典四个方面。用典及其艺术,反映了他伟大的爱国精神、高尚的品格节操、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满腹的经史典籍,不乏思想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佳作。  相似文献   
30.
经典与传统的力量突出地表现在词的雅化进程中,尤其是用典使事及化用前人陈意陈句方面.这与江西诗派的影响不无关系.用典的实质是对文化传统的尊崇,是将历史语境引入当下的文本,使其承载更为厚重的文化意韵.对此,宋代词论家基本都持欣赏有加的态度,李清照、张炎、沈义父等都是如此.这充分表现出传统与经典的征服力量.频繁地用典使事,化用前人陈意陈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设置文学与下层民众之间的障碍,反映了士大夫对自身知识特权、文化身份的迷恋.只有熟悉传统与经典的人,在这样的文化中,才有听与说的主导权.无论多少次被所谓郑卫新声所诱惑,士大夫们总要回过头来,积极建立"新声"与传统、与经典之间的联系.这一特点,既使华夏文化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又使这种文化长期缺乏质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