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1夏天,美院毕业的我经一个朋友推荐去给一个叫余威的摄影师当模特。看到余威的第一眼我是惊异的,他没有我印象中所谓的艺术家那茂密的络腮胡子和长长的头发,而是举止斯文、优雅,像某个大公司的白领。他看人的眼神很亲切,完全没有那种初次接触的疏离感。  相似文献   
12.
13.
工作疏离感会减少员工的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感,并引发偏离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疏离感的干预策略。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可归纳为个体特征、领导风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工作疏离感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积极的心态、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谐人际氛围等。  相似文献   
14.
温暖的依靠     
【正】记得那年黄昏,刚下过一场阵雨,院里落了一地桐花。5岁的我在趟水玩儿,裤腿上沾满斑驳的泥点。随着吱咛一声,大门被轻轻推开,进来一位身穿军装的男人。妈妈恰好从灶间出来,抬头一看,两只脚像被施了魔法,被男人如水的目光定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3家明显具有辱虐管理风格的家族企业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对3家企业人情化组织氛围的挖掘和分析,探索出其对辱虐管理作用结果的调节效应,从而加深了对组织氛围作为一种情境因素影响辱虐管理作用结果的内在机制的认识。经过数据收集、编码和分析,归纳出辱虐管理、家族企业氛围与员工情绪反应、心理感知和工作态度等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据此提出6个研究命题,研究发现:(1)案例企业表现出具有身心自由、人文关怀、团结一致特征的人情化组织氛围;(2)这种人情化组织氛围能够弱化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正向影响,并弱化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投入度的负向影响;(3)人情化氛围对辱虐管理作用结果产生以上调节性影响的机制在于,这一组织氛围使员工产生了对上级领导行为的同理心和对组织的认同感,从而弱化了辱虐管理对员工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的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族社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疏离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外疏离感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文化疏离感的定义和动态理论的假设,然后,本研究编制了文化疏离感的测量量表,并对居住于汉族社区的近五百名维吾尔族被试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文化疏离感的动态理论假设,构建了文化疏离感的六个维度。研究还发现:文化疏离感量表具有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学习汉语时间和汉族朋友的数量是导致文化疏离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译订价值观量表分为五个因素 ,分别为物质名利取向、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 ,与原价值观量表的维度基本一致。自我分离感高群者更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 ,无能为力感高群者更不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疏离感与个人幸福取向、社会发展取向、自然保护取向以及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t检验发现 ,疏离感高群与低群在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菲利普·罗斯在其创作中体现了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疏离感."外人"感、反犹、社会动荡等都会导致犹太人与美国主流社会的疏离;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在犹太人中的欣然接受与泛滥,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文化疏离感;美国梦的破灭集中体现了犹太人的价值疏离感;带有欺骗性的美国式爱国主义、连绵不断的对外侵略战争、政治正确性以及麦卡锡式的政治恐怖等导致了犹太人的政治疏离感.罗斯创作中的疏离感既源于犹太人在美国遭受疏离的历史事实,也源于其犹太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居安思危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与热情.  相似文献   
19.
关于青少年疏离感研究的理论分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期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个体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疏离感。国外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疏离感与问题行为、犯罪行为成正比,强烈的长期的疏离感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和谐发展。我国研究者也日益关注对青少年疏离感的研究并构建出疏离感的理论模型。当前背景下,关注中国青少年疏离感的发展,对拓展自我同一性的理论研究和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来说,都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