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4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民国词体革新风潮之中,胡适从语言变革入手,创作出白话词,并进一步演变成白话新诗。陈柱则在词为诗之变体的理论基础上对词进行变体式改造,提出自由词的词学理论和创作主张。胡适和陈柱代表了词体革新的两种不同方式,共同描绘着民国旧体词革新的图景。  相似文献   
372.
在新旧文体发生冲突的时候,代表不同阵营的人都习惯于抬高自己的文体价值,各自强调自己的主体性,以凝聚文化群体的信念,取得支配权。这种不自觉强调自己主体性的行为,主要的弊端是限制了文化视野,隐含着排斥对方合理价值的看不见的暴力。尤其当社会政治的力量介入之后,这种对立的关系会更尖锐化,由于过度强调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的斗争关系,无形中干扰了两种文体间性关系的良性发展。文体问题,并不单纯是文体的问题,而是文化取向的选择,文体间性问题,是要在不同文化选择之间实现综合与互补,避免文化选择过程中过于偏执的走向。  相似文献   
373.
白话道人主持的《中国白话报》不仅在清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刊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写作、小说与戏曲革新乃至诗歌发展史上,均有不可轻视的历史意义。白话道人的白话报活动、白话文写作及白话小说创作既印证了清末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又显示了清末革命派作家的白话文学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374.
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领域,孙膑故事经久流传。元代《乐毅图齐平话》开孙膑故事创编的先河,带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明代《列国志传》、《新列国志》中孙膑故事逐步向正史靠拢并回归于正史,《孙庞斗志演义》则崇信"传奇贵幻"的原则,更注重艺术方面的改造。清代《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辑要》、《鬼谷四友志》中孙膑故事执"信实"一端,《走马春秋》、《锋剑春秋》则执"奇幻"一端。几经递嬗,孙膑形象所蕴涵的内容愈加丰富,演变过程中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出现对五四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汉语的反思热潮。在反思过程中,既有中肯、客观的评价,同时也有许多激烈的否定之声。本文旨在摒弃偏见,避免妄下论断,从五四白话文运动发生的前因出发,在展现正反两个阵营发出多重声音的同时,探讨种种影响及决定五四白话文运动成败的因素,展示语言革新过程的非直线性特征,进而呈现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76.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下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沫若是一个诗人,但却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文章以对诗,对新诗语言、情感的独特理解,回顾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胡适、冰心、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穆旦、郑敏以及《七月》《希望》、《九叶集》等诗人和诗派,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77.
明代凌蒙初所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创作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与冯梦龙所编《喻世通言》、《醒世恒言》代表了明代短篇小说(拟话本)创作的成就,文学史上因之并称为“三言二拍”。  相似文献   
378.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展现女性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同时,也表现了她们的诚信,特别是她们为恪守诚信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她们以自己无声的抗争和悲壮的生死之歌,诠释了体现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的诚信观念,表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对传统道德的传承.  相似文献   
379.
本文讨论《中国白话报》与《京话日报》所代表的晚清京沪白话报纸不同的启蒙路向 ,试图从启蒙姿态、社会功能、地域文化等方面解释白话报这一启蒙形式在京沪两地遭遇不同命运的原因。两种启蒙路向在中国社会有效性的不同 ,也预示“五四”等启蒙运动从此到彼的某种转向 ,以及这种选择给予“启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