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36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73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行为金融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金融研究与市场异象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提出了挑战。行为金融理论在整合多学科研究成果,特别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出发,分析与解释金融市场。通过文献研究,文章回顾了有关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包括前景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发展。此外,对国内有关行为金融学研究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22.
吕翔 《兰州学刊》2004,(3):87-90
在《对话》一书中 ,德勒兹曾经将自己归为一个经验主义者 ,并声称自己的理论来自经验主义的两个特征 :“抽象解释不了任何东西 ,它自己还需解释” ;其“目的不是为了要发现永恒的和普遍的东西 ,而是要发现新事物得以产生的条件。”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勒兹这一经验主义的阐述 ,说明它对英国经验主义作了哪些吸收 ,以及它如何应对来自康德、黑格尔的对经验主义的巨大挑战 ,并使经验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3.
对直觉问题许多人从哲学、思维科学、美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柏格森试图在哲学领域中对直觉问题加以阐释,但终因其基础建立在唯心主义之上,因而他所探讨的直觉带有宗教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其实质是将人的认识能力的一个方面——综合能力绝对化。直觉主义是错误的,但直觉在科学创造和发现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对直觉问题继续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4.
近代美学的核心问题是美感问题,许多美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精辟见解,但大多着重于美感经验要素的分析.朱光潜先生特殊的学术情结决定了他思想的独特性,中西方的美学思想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了美感经验分析的内外两个参照系.朱光潜先生用批判的、综合的方法将美感经验描绘成了一个动力结构,对前人的观点起到了"补苴罅漏"的作用,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美育找到了内在的心理机制.这种思想对后人的启示作用及其在美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25.
前半篇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从莫绍揆、林邦瑾、冯棉举报的所谓“反例”都可推出矛盾,症结在于举报者陷入“析取错觉”,运用反证法可以证明“反例”不反,其真实身份都是永真命题或有效推理.后半篇评析了张建军求助于形式蕴涵的“‘反例’化解路径”:他否认“反例”是命题逻辑公式代换例的观点违反逻辑常识,他的“山寨形式蕴涵”化解不了“蕴涵怪论反例”,其症结在于迷信直觉.  相似文献   
126.
直觉效用的两个影响因素专业性和灵活性之间存在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文章从知识探索和开发视角分析专业性与灵活性悖论,应用悖论式认知和个体二元能力理论提出应对悖论的方法.基于分化与整合的悖论式认知,个体在知识累积中可实现探索与开发二元能力,培育专业性同时提升灵活性,增强直觉效用.  相似文献   
127.
梁漱溟先生的哲学肇始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由所“立”——发掘论证传统儒学的当代价值与所“破”——批判工具理性的绝对化倾向出发,视直觉为本体与发用的统一,并诠解出了直觉作为“德性之知”和“情意之知”的意涵。其阐发富含创见,但囿于早年的理论旨归所限,将直觉置于理智的对立面,强调了直觉的本能冲动意味,导致无法形成圆融的方法论,也难以建构严整的形上学体系。在意识到了局限性所在之后,弃直觉而转向了儒家的理性。然而,粱漱溟对理性概念的清理和阐发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8.
在司法过程中,现有的理论大都认为法官能够以完全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能够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得出结论。然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验证了直觉机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价值。法官对案件作出裁判的过程,很可能也是理性与直觉共同参与的过程。但是直觉在司法中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司法中需要培养理性的直觉与规制非理性直觉。  相似文献   
129.
主流知识论者认为,怀疑主义论证诉诸“我们不知道,甚至无法知道,怀疑主义假设是错误的”这种怀疑主义直觉。诉诸怀疑主义直觉是怀疑主义论证的普遍形式。然而,实验哲学对斑马案例直觉和缸中之脑假设直觉的研究表明,怀疑主义直觉受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和性别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怀疑主义直觉的多样性不仅对怀疑主义直觉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怀疑主义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些质疑与挑战,我们提出了尝试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0.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8-23
道德基础理论包括先天道德心灵"初稿"论、后天文化学习"修正"论、道德判断直觉论和道德基础多元论四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道德基础理论认为,倚重不同的道德基础进行政治价值判断是导致政治歧见的根源;获得广泛政治认同的秘诀在于激活尽可能多的道德基础;促进政治认同的途径在于相互理解对方的道德基础并发挥理性和直觉的双重作用。道德基础理论以道德心理学为视角,深入挖掘并系统分析政治认同问题的不同面向,有利于拓宽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视野,进而充分认识道德在政治认同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