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66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65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61.
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春 《江淮论坛》2003,(4):143-145
"妙"和"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两者之中"妙"高于"美","妙"超越了"美","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中国传统美学的许多主要范畴都与它相关.悟妙是中国传统美学主要的精神活动和最高的精神境界,是自然、人生与艺术的相通点,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艺术家在道家思想基础上融合儒家、佛家思想而逐渐形成的,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62.
在哲学基础理论中特别是认知理论中存在两组密切相关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基本范畴问题,这就是信、所信、相信、信念与知、所知、知道、知识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所知必有所信,知道必定相信,反之则不成立,故“所信”、“相信”、“认为”是比“所知”、“知道”等更为基本的概念,实际上,前者才是哲学认知理论乃至整个哲学研究的基石、出发点、归宿和终极预设;知道、知识不等于相信、信念,也不等于为真的信念,知道、知识与相信、信念的区别也不在于凭据、证据、证明;知道、知识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信念,是以经历、感触为前提的为真的信念。  相似文献   
963.
以《论语》为原典,集中分析和讨论了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生死有命"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等人生哲学思想,指出:孔子重视"生"并不意味着忽视"死",强调人之"知生死"就是"知命",即明白"死生有命";面对"求之在天者"而非"求之在我者"的生死问题,人所能做的就是以"践仁"来实现生命的永恒价值,并借此获得对个体生死的超越。  相似文献   
964.
鸠摩罗什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佛经翻译家、佛学家和佛教教育家.他的译经和传教活动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对中华文化整体发展以及东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检索、阅读新世纪以来学界相关研究报道,发现鸠摩罗什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在翻译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鸠摩罗什研究,逐步建立鸠摩罗什学,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位来自西域的中华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965.
池莉的《看麦娘》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但也受到评论界的批评,尤其以著名评论家李建军老师的意见为代表,他评价这部小说为“‘粗、乱、小’的平庸之作”。本文将从《看麦娘》精神意蕴、感性悟语等方面对李老师的意见给予反驳。  相似文献   
966.
CNKI视角下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对2000~200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移动学习文献的年度分布、作者情况、研究方法、期刊分布、文献内容、引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移动学习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从文献年度发表数量上看,文献量逐年增加,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但研究人员多而散,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作者数量少,因此很难产生影响力大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上看,理论研究一直占有绝对优势,技术研究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对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显得比较稀缺。从研究方法看,当前研究仍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是研究越来越多地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研究将日益科学化。从来源期刊看,移动学习研究论文比较分散,研究泛而不精,缺乏权威期刊对该领域长期持续的关注。从引文看,中外文引文数量差异很大,对国外的成功案例分析较少,亦缺少中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67.
《论语》中的“知”是天人和人我间在一定方向上借助交流和沟通实现的“无蔽”与“澄明”。“知”作为这种根本的“澄明”,使得“知”可以透过时间的障碍成为超越的条件。“知”可以表现为“不知”和“知”两种存在的样式。因而“知”可以超越在对立面进行选择时所带来的困惑。同时“知”也就表现出一定的等级系列,这一系列又对应着相应的理想人格。“知者”表现为一种动静合一、知行合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8.
《三韵声汇》东音系统声母共14个,谚文标注为■、■、■、■、■、■、ロ、■、■、■、■、■、■、■,与现代韩语的松音系统吻合。其中端组声母中的一、四等字总体上符合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读舌头音■(t)、■(t?)。但是部分一、四等字和二、三等字的知组表现出与汉语端组字不同的发展趋势,存在与精组开、合口字合流的现象,读作齿头音■(ts)、■(ts?)。其原因在于端组字受到韩语腭化音的影响,而知组受到了韩语中■/ts、■/ts?、■/s的干扰。  相似文献   
969.
戴震最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原善>和<孟子字义疏证>中,把血气心知规定为人性,认为人性就是欲、情、知的统一.人要经过不断学习,使"心知"达到"神明"才能去除私蔽,从而达到人性真正的善.戴震人性论与孟子的人性论差别较大,而与荀子的思路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970.
针对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以"巴金"为主题词的"知网"论文进行大数据统计和分析,一方面试图对"知网"所反映出的十年间"巴金研究"的整体情况进行数据化呈现,另一方面则希望能够通过对于其中高频词、人物词、场景词和"文本引用"等细节的统计结果初步描述出近十年来"巴金研究"的整体发展态势和议题关注的分布及转移情况,进而为互联网时代的学术史研究提供某种可资讨论的新尝试。随着"大数据"技术与信息手段的日益发展与集成,这种研究思路在深刻性方面或许存有"先天之不足",但同时却具有着获得某种新的"整全性"重新观察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