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付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120-124
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高碳产业占比、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R&D经费投入强度四个指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低碳竞争力情况进行了排名,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低碳竞争力最强,中部与西部的低碳竞争力较弱。为了跟上低碳时代发展节奏,适应低碳经济提出的新要求,西部地区可以从建立碳排放标准、创新企业的运营模式及倡导共享型经济等方面入手来提高自身的低碳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52.
国际碳交易法律规范的软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碳交易法律规则存在非统一性和非完整性,在其法律效力上表现出软法性。它在适用上具有易于妥协、促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深层次国际合作等优势,但也具有不利于国际碳交易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作用。其直接原因在于为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等四大主题谈判中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不同解释所引发的矛盾,内在表现为该软法制定者背后的政治博弈与利益较量;外在表现为目前国际社会达成的具有强制性的碳交易的法律条约数量较少、国际原则和国际习惯法发展的态势明显、替代性的可操作的法律制度和机制增多但强制力都较弱等。因此,必须强化国际碳交易法律规则的规范化,实现软法的规范之治。 相似文献
53.
针对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生产商组成的二级电煤供应链,分析该链上的生产、运输和消费三个主要碳排放环节,构建碳交易政策下电煤供应链全过程碳排放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神华集团X煤炭企业-Y电厂组成的电煤供应链为例,研究不同碳交易政策对该供应链及各节点企业利润及减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煤供应链上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平均份额分别为12.1%、39.6%和48.3%;碳交易价格越高,对电煤供应链及各节点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越大,其减排效果先增后减;随着免费配额比例的下降,电煤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利润明显减少,其减排效果略有提高;碳交易补贴可减缓电煤供应链及各节点企业利润下降,并且可有效地提升其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54.
生态创新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载体和基本路径。2017年末我国启动全国性碳市场,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企业生态创新决策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区分生态过程创新和末端治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生态过程创新研发策略(独立研发策略和合作研发策略)与政府碳交易制度的三阶段博弈模型,运用逆向求解法得出各阶段均衡解,比较不同研发策略下企业生态过程创新水平、末端治理、政府最优碳排放基准和社会福利。结果表明:合作研发策略优于独立研发策略。通过湖北省电力行业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进一步发现,政府减少碳排放基准会降低企业生态过程创新水平,增加企业末端治理;研发成本系数与企业生态过程创新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社会最优的技术溢出系数临界值为0.8。本文研究结论为政府确定科学的碳排放基准和企业制定合理的生态创新研发策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5.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而碳交易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支撑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主体分析角度,便于从在碳交易立法中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角度来阐述碳交易市场的国际立法规范和促进。替代《京都议定书》的国际减排协议迟迟不能出台,最重要的是国际谈判方的利益不能达成妥协,而国际强制减排协议的最终促成,需要各国政策的博弈和妥协、国际组织的组织和引导,非政府组织和环保主义者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56.
针对供应链的低碳化转型中伴随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低碳供应链风险的识别框架模型,并对低碳供应链风险源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低碳供应链风险控制策略,为有效控制供应链转型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7.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只有向低碳经济转型才有可能遏制这一趋势.碳市场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碳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可以降低减排的全球成本.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碳市场发展迅速,中国是世界碳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合理而充分地利用碳市场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低碳化的实现.未来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必须在服务于国家战略、坚持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制度环境,并尝试建立中国排放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58.
谈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金融的概念由来于低碳经济,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随着国际碳交易的迅速发展,碳金融市场也愈发活跃。中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但由于起步较晚、认识落后和技术限制等原因,低碳金融的发展相对滞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自身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市场建设,完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低碳金融的发展,为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9.
欧盟区域性碳交易体制和美国地区性碳交易体制既有其成功的经验,也有其不足,可为中国碳交易立法所借鉴.基于欧美碳交易的立法检讨,中国碳交易制度建设应建立强制性的地区差别化减排体制,采取灵活的市场手段;在减排阶段性目标的设置上,应与提高能效、推行新能源、利用碳封存技术等措施的推行协调一致,并注重创新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的运用,及时评估减排体制对各利益主体的影响,构建公平的减排机制.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