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80篇
  免费   2454篇
  国内免费   494篇
管理学   12208篇
劳动科学   1401篇
民族学   2542篇
人才学   2278篇
人口学   1390篇
丛书文集   24705篇
教育普及   3篇
理论方法论   6771篇
综合类   43280篇
社会学   10317篇
统计学   2433篇
  2024年   426篇
  2023年   1698篇
  2022年   1690篇
  2021年   2127篇
  2020年   1691篇
  2019年   1717篇
  2018年   817篇
  2017年   1444篇
  2016年   1972篇
  2015年   3254篇
  2014年   7411篇
  2013年   6419篇
  2012年   7891篇
  2011年   8918篇
  2010年   7838篇
  2009年   7939篇
  2008年   9259篇
  2007年   6562篇
  2006年   5761篇
  2005年   5294篇
  2004年   3955篇
  2003年   3409篇
  2002年   2831篇
  2001年   2493篇
  2000年   1935篇
  1999年   826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通过回顾公众参与的形成 ,分析公众参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说明了城市设计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并通过国外和国内两方面的实例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在城市设计中引入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2.
迄今,还没有一门科学像语言学这样不能提供研究对象的结论性定义。语言有三个本质属性,即社会事实、心理表征及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只有对语言进行三维观照,才有可能本真地推导出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3.
互联网与文化重构及社会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 ,而且丰富了文化的基础 ,丰富了人们对真理、理性、伦理等文化基本矛盾的认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主要不是依据理论的完整性 ,而是依靠它在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张力来实现的。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 ,推动了个人主义 ,冲击了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冲击了传统的主流媒体赖以存在的稳定的文化环境 ,冲击了主流文化推崇的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4.
校园文化功能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大学社区文化 ,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陶冶功能、自我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娱乐功能三个方面 ;对学校发展的功能包括凝聚向心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改进师生关系三个方面 ;对社会的辐射功能则主要表现在发挥理论阵地作用 ,引导时代的思维方向 ,以及用新风尚、新观念影响人们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85.
以德治国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今天,我们虽然已经进入到现代化建设的阶段,但这一社会基础并不因短期内的社会变革而彻底改变,仍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延存下去。因而以德治国也就是必然和必要的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以道德的诚信为依托,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6.
阿克塞县哈萨克族不仅不因内迁而封闭 ,反而成为具有开放型特色的“塞上侨乡” ,并能在内地各民族的支持和帮助下更快地走自己民族的发展道路 ,使阿克塞哈萨克民族社会发生了跃进式发展变迁 ,其游牧经济战略转型剧变与民族型现代文化自觉构建特点 ,不失为和平跨居的模式之一 ,据此获得阿克塞哈萨克族社会变迁模式的重要启迪与经验。  相似文献   
187.
关于民族风俗形成与发展的要素是学术界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此问题多数学者是避而不谈 ,少数学者则谈之甚少 ,从而使该问题没有形成学术争鸣的氛围 ,相应地其准确度也就不高。本文作者以民族文化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产物为基点 ,通过大量例证 ,论证出 :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 ,是不可能超乎三者之外的。因此 ,影响民族风俗形成与发展的要素主要是生态环境、社会和文化个体 ,并且任何一种民俗所展示的情节都是三者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8.
冯梦龙《山歌》的女性话语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女性视角来解读晚明时期的《山歌》,其充满一种女权主义的隐喻,是在封建伦理式微前夕男权中心的退位及女权意识的崛起在民间的映证。  相似文献   
189.
所谓技击意识,是按照一定的演练方法,在演练套路时能领悟套路中攻防动作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无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随套路的演练个体自觉形成的,是在反复从事武术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觉进行的心理活动。在太极拳教学中渗透技击意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套路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太极拳攻防涵义的理解与认识 首先,从太极拳的本身看,太极拳是以绷、捋、挤、按、云手等攻防动作作为素材,结合手型、步法、腿法、起势、收势等基本技术,按一定的规律形成的套路形式。 其次,太极拳来源于技击意识很强…  相似文献   
190.
一个民族的观念,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生活实践;反过来,某些观念一旦形成,则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也会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撒拉族诸多观念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然后着重探讨了撒拉族制约民族发展的以教育观为根本的十大观念;最后围绕如何转变观念、促进民族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