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53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海子的诗歌以自然之物为元素,表达了诗人和自然之间丰富而细腻、亲切而温暖的情感;它超越了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匮乏,与荷尔德林一样,既将人引向大地,又让人飞升天穹,同时还承纳神性的尺规。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对先秦文献典籍,特别是"上古之书",以及其他儒家经典的论述与分析,试图厘清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于天人关系的观点,从而获得先秦天人观的初步认识,得到一个基本的规律.  相似文献   
63.
当代学界对器物与物品的研究,总易建立在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的二分之上,从而或将器物视为社会关系或社会性的反映,或将物抽离于语境来研究。这也使得当代博物馆的建立与陈列中,器物被去除其灵性与意义,器物与其制造者、使用者、消费者,甚至博物馆参观者之间的生动联系被割裂,而成为死气沉沉之物。本文引入拉图尔的“事实拜物教”(factishism)一词,并不再局限于仅从器物的制造角度来看物,而是重新探讨器物之灵性,即器物何以通过仪式等方式而被激活,从而获得一种自主性。这样一种视角,也是对破除欧洲中心主义器物研究的有力反思。  相似文献   
64.
瓦肯罗德和蒂克同属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他们都认为艺术是人的精神产物,它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然而,他们二者之间在艺术创作来源这一问题上看法却大相径庭。瓦肯罗德把艺术灵感的来源单纯地看作神的启示以及对神的爱,蒂克则超越了这一界限并将自然和世俗的爱都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来源。  相似文献   
65.
唐末五代道教学者杜光庭编撰的《墉城集仙录》,收集了汉魏以来三十多位女仙的事迹,集中展示了道教女仙的形象。这些女仙美丽绝伦,长生不老,既是道教之道的美好呈现,也是降临世间传经布道的使者。她们尊贵的神性地位,反映了道教独有的平等女性观,具有重要的文学和社会思想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6.
作为清教徒的霍桑在他的作品《红字》中处处表现出宗教教规与人性的矛盾。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在爱情观、人生观上都显示了对宗教神性的敬仰,但无法摆脱世俗的他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又有意无意地突破了教规的约束。三位主人公不同的爱情观以及不同的赎罪方式透露出在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影响下,人性的贪婪和欲望带来的内心阴暗,但又由于神性的威慑而急于赎罪的矛盾。  相似文献   
67.
黄颂杰 《文史哲》2001,3(5):19-25
由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奠定的西方哲学的人性和神性的特征 ,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深厚的传统。现当代西方哲学家赋予人性以新的含义 ,批判并力图清除哲学的神性 ,成为西方哲学的新的形态和发展趋势 ,但迄今西方哲学未能彻底清除哲学的神性。马克思批判改造了哲学的人性 ,彻底清除了哲学的神性 ,成为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者之一  相似文献   
68.
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学创作是体现其文化价值观与文化审美观的形象载体和典型参照。概而言之,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美学风貌表现为富有想象的诗性思维、虔诚浓烈的流寓情结、忧郁悲壮的抒情色调、神秘高贵的神性气质。与美学风貌紧密联系,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文类特征、文类关系与叙写模式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69.
自人文主义思潮时期起,人文精神开始出现,代替了神学成为人们思想的关注点。但它并非是与神学完全对立的思想,它是从神学母体中脱离的,它的出身决定了它天生具有“神性”。这一点从莱布尼茨作为西方从神学走向启蒙这一历史阶段中的哲学家的思想就可以得到展现。本文就是以莱氏的单子概念样本,通过对其神学背景的解析,为现在的人文精神寻找一种神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70.
楚凤酣歌恒舞、簪花佩草、饮露餐华、通天达神、引魂升天的神异性状,自由奔放、刚柔并济的形象与精神气质,充分体现了楚地域特征与楚民族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楚凤兼具神性与德性,楚人视凤为灵物,楚凤既是巫的化身,又是真善美的象征.将楚凤称为灵凤,正和于“灵”在楚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及丰富美好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