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8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44篇 |
社会学 | 3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刘丹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09-111
文章从空间的视角,探讨了以网络空间和移动空间为代表的信息空间的空间性,指出信息空间作为一种新的“场域”,是一个非物理性的空间、流动性的空间和交往的空间,正是这种特质,使信息空间成为当代空间建构的代表形式,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生活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42.
时间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意识的发展和变革也会促成文学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人们对时间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时间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在文学中,时间不但是作者进行创新的切入点,更成为众多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者探讨人类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对时间进行了本体论意义上的探讨,以明确时间的本质;随后转入文学世界内部,以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为基础,阐明时间在文本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现代以来文学作品空间性走向的合理性,从而明确时间不但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认识自我、探究自身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3.
杨亦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4):100-106
阿凡提故事与霍加·纳斯列丁笑话,在跨越流传中构建了庞大的"话语"体系。跨越民族和国界所形成的多"空间"聚合,正是话语"量能"最直接的表现。但"话语"与空间的内在联系才是最本质的,而消解"话语"空间存在的价值分离属性,又是极为重要的空间特性。在它的作用下,"话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差异和统一从而构建成体系,达到"话语"原始生命力与空间广阔性相融的最高表现。源于霍加.纳斯列丁笑话的阿凡提故事,正是遵循了"话语"空间的这种特性,才不断发展、丰富并与之构成庞大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4.
建构主义与主体性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是对主体性哲学的一种反思。但是建构主义包含的关键性意义是通过强调“知识存在”的历史性因素得以完成的。对知识的空间生产的关注是建构主义为科学哲学带来的极其重要的东西。但是,建构主义者对空间的理解过于狭窄。在他们那里,知识得以生产的“空间”是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某一科学实验室。他们忽略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的空间生产已经充分地显示出跨越国界、全球性流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4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9-72
古音研究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时间性,二是空间性,三是方法论。方法论包括人文性的方法和一般性方法,人文性方法可以使我们发现诸多中古音资料的内部联系,具体指出一般性的方法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是方法论问题讨论的重要序曲。 相似文献
46.
鄢含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74-76
节奏在民间舞中不仅赋予它各异的风格特征和特有的动律,也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同时还具有烘托气氛和展观人物个性的独特功能,通过还对民间舞中节奏空间性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体会、认识和掌握节奏的空间性。 相似文献
47.
《求是学刊》2018,(1)
在"强制阐释论"与"公共阐释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这就是审美活动作为流畅的时间意识或时间视域。在这一前牵后挂、晕圈化的愉悦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指向审美对象,且这一时间意识是由审美主体与特定的、高度固化而不可能进行化约、改易的构成艺术作品诸因素之间的空间性关系所奠基的。西方当代文论中的"强制阐释论"倾向就是以科学主义的无时间性、非时间性来僭越审美活动的时间性,取消了审美活动作为时间意识的流畅性及其空间构成的固化。就"公共阐释论"而言,不管是个体的还是群体性的针对文本的审美活动,都会呈显原发性的、前反思的、前理论的公共状态,而且这一公共状态的内在机制正是"同时性",也就是高度固化的、时间意识相位完全一致的审美活动作为域状时间在不同审美主体之上的演历,文本自身的意蕴与阐释活动自身的意义皆然,审美共同体的产生正是审美时间视域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48.
张浩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1)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世界的空间须由此在的空间性来说明,而此在的空间性源出于此在的时间性,时间性被看作是本真操心的意义并为空间性奠基.在《存在与时间》之后,空间问题逐渐从侧重于对此在日常生存论层面的空间性研究过渡到对空间存在本身的研究,这种过渡使得空间与时间在作为领会存在意义的视域这一层面上对等了起来,海德格尔甚至直接将这种视域称之为时间-空间. 相似文献
49.
张浩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15-12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解释,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对于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和方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通过集中考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空间问题的探讨,凸显了其在空间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地揭示和剖析了这一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难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观念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时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50.
空间性语言、空间语法和中国古代诗歌的空间性——从言、象、意论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性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因而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诗学研究的应有之义。而作为创作媒介的汉语,由于自身是种空间性语言以及其语法的空间性,则必然使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具有空间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