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根据中古音的变化特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古音分早晚两期,论证中古音早晚两期说,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中古音早期到晚期音变的时空性。中古音变包括音值音变跟音类音变两类,音变或以文献为依据,或从唐代方言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62.
城市的根本属性是空间性空间性的关键是人的集聚。在社会分析中应当将城市放在前面,空间性放在第一,而不是以历史性和社会性为主。当代社会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依然是人们空间上的聚居,是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情绪的理解和表达与身体的空间结构有很多对应的地方.这些空间结构包括“方向”“上下”和“深度”等,将身体纳入到认知研究范畴中的“具身”观念同样也论证了情绪具有空间性,情绪的空间性是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4.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的一座高峰.在评点中,他充分注意到了《水浒传》结构的空间性经营,并揭示出了这部巨著在结构上所表现出的对称、均衡、错落、圆合的空间之美.金氏的这种空间结构观念迥异于西方传统叙事所遵循的"时间性"和"因果律",因此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这也是他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65.
海德格尔“空间性”问题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性"是通达海德格尔"存在"意义的又一枢要.早期空间性问题奠基于时间性,但空间性并未作为外在于存在的问题而凸显出来.空间本质上在世界中显示本身,它在缘构性的境域中属于"自身"开启着的展开状态,唯回溯到"在世界中存在"这一源基性结构才能通达对空间性的理解.晚期海德格尔运用"时间-空间"进而将空间(性)诠释为在自身性上与时间(性)相互规定的关联现象.本文通过厘清存在论生存论上的此在、世界和栖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海德格尔对空间性这一生存维度的独特洞见,为人们开启了一条超越的思路:在境域化的周遭世界里,真正学会栖居.  相似文献   
66.
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忆是作家们创作时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之一,它对于叙事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记忆不仅和时间有关,它的空间特性也非常明显,而这种空间特性给虚构叙事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内容或主题层面.也表现在结构或形式层面: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记忆总是和一些具体的空间(地方)联系在一起,这在叙事虚构作品中多有表现;而记忆的空间性与叙事作品的空间形式之间也存在紧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67.
本文在跨媒介视域下,从艺术学角度对《只此青绿》的创制进行剖析,探寻其在由画到舞的跨媒介艺术转化实践中,生发出的新的“第三空间”对艺术审美的维度拓展与文化内核的现代体验。从《只此青绿》在跨媒介转化之中所表现出的显性特征——流动性与空间维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切入,生发对于物性与人本间流动性的思考;接着就其在跨媒介转化当中的隐性内核,即《只此青绿》将山水现代化转向后的新的审美趣味应用其中;最后指出在跨媒介转化之中成功的关键在于生发出一个新的“第三空间”,开拓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8.
一 般地 说,人们 往 往认 为物 理性 的 事物 具 有空 间性 ,而 精 神或 意识 之类 的 事物 不 具有 空间 性 ,这 就使 唯物论 陷 入了 笛卡 尔式 的 二元 还 原论 的悖 论之 中 。造 成这 种悖 论 的原 因在 于 :人 们总 是用 对待 普 遍性 与 特殊 性矛盾 的 方式 来对 精神 之 类的 语 词进 行笛 卡尔 式 的二 元 论还 原,使 之具 有了 空 间性 ,从而 造成 了 这一 悖 论。 由于这 一 悖论 ,使 得本 体问 题 错综 复杂 ,无 法归 为 一元 。同 时,本文 还指 出 ,本 体论 与认 识 论也 有区 别 ,唯 物论 与唯心 论 的区 别只 能从 认 识论 的 意义 来予 以解 决 ,而 不应 再从 本 体论 角度 来 进行 。  相似文献   
69.
本体论是对“存在”何以可能的批判性反思,也是寻求对现实事物的超越性理解。近代以来哲学家对作为“现代社会范畴”的劳动进行了批评性的哲学反思。马克思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劳动何以可能”这一本体论问题。其运用历史性与辩证性的批判方法,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的抽象、片面理解,同时又利用政治经济学研究实证性、科学性,克服了黑格尔哲学中对劳动本质的唯心主义阐释。从而在唯物主义视域内实现了对劳动问题的本体论反思,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以“人类解放”的意蕴。  相似文献   
70.
认知语言学关于空间的概念同样适于文学创作与研究.纵观海明威的小说作品,他总是将主人公置于某个特殊的“空间”并让他们在这些“空间”里做出主体的“自由选择”,体现出极强的空间性.对海明威小说空间性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解释其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找到海明威与存在主义的某些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