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明清小说评点理论在重视叙事时间的前提下,把批评眼光落在叙事中的空间意味和空间功能上,关注空间问题,以空间性情景的评论为评点的基础和出发点,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表现的叙事理论。明清小说评点表现在方位性、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温度性方面的空间性观念,是形成小说评点空间叙事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2.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伍尔夫十分关注作品的时间、空间问题,尤其是心理时空的挖掘和展现.在她的第一部意识流作品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伍尔夫将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通过意象的相互叠加和参照、叙事时间的特殊处理、独特的结构手段的使用,使心理时间被赋予了空间性.  相似文献   
73.
在西方激进理论空间转向的脉络下,正义等概念显著地空间化了。正义的空间性既要注重作为表象的空间分配平等,也要关注生产不正义结果的空间化过程。追寻空间正义就是要培育一种空间敏感性,激发社会运动来消除植根于空间生产实践中的非正义现象,实质上指向的是一种反抗空间霸权的努力。在此语境下,索亚回归本体论的假设以实现空间正义的理论化,并通过城市权概念中介,构建形形色色的洛杉矶劳工—社群—学院正义行动联盟,从而超越解释学的宿命,迈向一种激进的空间实践。但索亚有关区域、地方以及移民穷忙族的话语,表达了他对边缘立场与微观地形的偏好。在确切的意义上,这是在商品和生产之外寻找革命的落脚点,是一种以激进为姿态的撤退与逃离。它喻示着整个西方左派从宏大革命叙事到社群行动主体的退守,边缘解放与微观政治最终替代了作为集体行动的阶级政治。  相似文献   
74.
根据中古音的变化特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古音分早晚两期,论证中古音早晚两期说,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中古音早期到晚期音变的时空性。中古音变包括音值音变跟音类音变两类,音变或以文献为依据,或从唐代方言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75.
一 般地 说,人们 往 往认 为物 理性 的 事物 具 有空 间性 ,而 精 神或 意识 之类 的 事物 不 具有 空间 性 ,这 就使 唯物论 陷 入了 笛卡 尔式 的 二元 还 原论 的悖 论之 中 。造 成这 种悖 论 的原 因在 于 :人 们总 是用 对待 普 遍性 与 特殊 性矛盾 的 方式 来对 精神 之 类的 语 词进 行笛 卡尔 式 的二 元 论还 原,使 之具 有了 空 间性 ,从而 造成 了 这一 悖 论。 由于这 一 悖论 ,使 得本 体问 题 错综 复杂 ,无 法归 为 一元 。同 时,本文 还指 出 ,本 体论 与认 识 论也 有区 别 ,唯 物论 与唯心 论 的区 别只 能从 认 识论 的 意义 来予 以解 决 ,而 不应 再从 本 体论 角度 来 进行 。  相似文献   
76.
从雕塑素描与一般性素描的关联与区别入手 ,论述了不同专业性质对素描各要素不同程度的需要和主次的区别。强调指出雕塑素描的内渗性、架构性、空间性、情感性等个性化 (专业化 )特点。从而使雕塑专业工作者注重掌握雕塑素描的精髓实质 ,进一步丰富和拓宽雕塑语言 ,以利于更好地为雕塑创作和雕塑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77.
本文主要探究了Simon效应最新研究——非空间性Simon效应,并尝试用双重线性模型、维度重合理论、参考编码假说等标准Simon效应理论解释其作用机制。同时分析了Simon效应反转现象,并思考和讨论非空间性Simon效应的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78.
本体论是对“存在”何以可能的批判性反思,也是寻求对现实事物的超越性理解。近代以来哲学家对作为“现代社会范畴”的劳动进行了批评性的哲学反思。马克思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劳动何以可能”这一本体论问题。其运用历史性与辩证性的批判方法,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的抽象、片面理解,同时又利用政治经济学研究实证性、科学性,克服了黑格尔哲学中对劳动本质的唯心主义阐释。从而在唯物主义视域内实现了对劳动问题的本体论反思,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以“人类解放”的意蕴。  相似文献   
79.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世界的空间须由此在的空间性来说明,而此在的空间性源出于此在的时间性,时间性为空间性奠基。在《存在与时间》之后,空间与时间在作为领会存在意义的视域这一层面上"对等"了起来,海德格尔甚至直接将这种视域称之为"时间——空间"。在后期作品中,海德格尔通过对位置和物这两个概念的分析,揭示了空间存在本身的意义,指出人与空间的关系就是从根本上得到思考的栖居。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