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左传》中童谣类繇辞,采用神秘的形式,但是透过这种表面的形式,还是可以看出其特别的运行机制:采用神秘与理性预言结合的方式。在两元结构中,神秘的一元似乎只表现为非理性的外观,但也夹杂了理性的成分。因为神秘技术操纵者的下意识部分,实际也受其思维理性部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童谣源于生活,句式短小生动,语言平白易懂,节奏活泼,讲究韵律,适合吟唱。首先介绍了中国童谣的英译现状,然后引用《中英比较儿歌》中的译文,从"真"与"趣"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主张在译文中要体现出平易性、音乐性及童趣性的翻译策略,力求以儿童视角翻译童谣作品。  相似文献   
13.
闽台两地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渊源关系,闽台民间童谣承载着闽方言丰富的文化信息。梳理闽台童谣的历史面貌,描述其在当下的传承状况,有助于认识童谣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地域特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近来,我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孩子似的,好象童心未泯,我对儿童诗特别感兴趣了,一有时间就去“中国儿童诗网”浏览儿童诗相关内容,留心关注着台湾、浙江、江苏等地的优秀儿童诗。看到浙江王昌荣老师的童诗童谣做得特别出色,把学生的诗作配上画,更是深深吸引了我。诗化的校园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突然,我有个想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进行童诗教学的尝试。虽然说我的起步太晚,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去做,总会有收获的。  相似文献   
15.
理解是学习的基础,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地方童谣理解学习包括应答、叙述、应用、移情、洞察、沉淀六个层级,即帮助学前儿童懂得童谣文本内容的含义,辨明童谣字里行间潜藏的逻辑关系,懂得童谣蕴含主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懂得童谣角色的情感和观点,乐意童谣意蕴多维观点的表达和接纳,自觉形成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地方童谣理解学习需要倡导全方言教学,关注童谣与学前儿童的经验联结,运用联觉教学法,推动童谣作品故事化,坚持童谣活动游戏化,助力学前儿童理解、接纳、内化地方童谣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6.
忆门墩儿     
常想起儿时琅琅上口的童谣"小小子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啥?点灯说话,缝衣补袜……" 我家在北京大学东门外一条古朴宁静的胡同里.胡同不宽不窄,路北有三套年代久远的中型四合院.据爷爷讲,清朝修清漪园(颐和园)时,三个著名工匠承包了清漪园工程,并拜了把兄弟,用清漪园工程的料每人盖了一所四合院,就是这三套大宅.  相似文献   
17.
高娴 《江汉论坛》2022,(8):78-84
本文从童谣这一民间文化精微处入手,通过分析社会大风气与文化小细节之间的关联,反思当下文化发展之道。论文梳理了我国历史上童谣观念的演进过程,分析不同历史环境下童谣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的变迁,揭示童谣在政治、历史、社会、文化和童年生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发展、传播与变异,认为童谣具有传播媒介、社会意识形态表征、代际文化传承和儿童教育路径等多重功能。在童谣式微的时代研究、传承童谣的意义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18.
粤语童谣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内容,展现了岭南人民的精神气质,凝聚了岭南人民的集体记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粤语童谣的传唱度、影响力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传播模式陈旧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融媒体时代悄然而至,传播模式也须紧跟时代的变化.结合融媒体的特征和传播现状,粤语童谣在传播的内容、形式、载体方面均存在深化改革的...  相似文献   
19.
韩利  王一珊 《民族学刊》2022,13(6):24-29, 140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如“母语记忆”般的少数民族童谣,虽形式短小、简单,却承载着各民族文化的根脉,各民族语言、艺术各具特色,更因历史文化联系多元又一体。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比较、文献研究等方式, 认为儿童阶段是播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种子的基础阶段,少数民族童谣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在认知、美育、促进情感发展和文化认同方面可以发挥极大的教育功能。同时提出在教育主战场、文旅融合、创作创新以及儿童活动中的实现路径思考,期待独具魅力的中国少数民族童谣,凝聚成中华民族同心同向的文化力量,蓬勃向上,源远流长!该研究对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闽南童谣源于民间,是闽台亲缘的重要纽带。闽南童谣生动活泼,表现力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承载着闽台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透视闽台文化的一个别致而重要的窗口。闽南地区虽就闽南童谣的保护和传承开展了一些工作,但作用不明显、效果也不理想,还需要以政府牵头,整合和利用社会、民间资源,系统性、长期性、无功利性、创造性地开展保护传承工作,保持地方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感召力,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