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芳 《今日南国》2007,(22):40-41
一双筷子值多少钱?在张军的筷子专卖店里,最贵的一双筷子标价1万多元,最普通的筷子一盒也是好几百元,他们一年卖筷子的收入是5000多万元,但张军似乎并不知足。"现在我们卖的筷子还只是使用,什么时候大家开始收藏我们的筷子了,那才算成功。"  相似文献   
22.
健康即时贴     
《新少年》2009,(10):29-29
流鼻血,吃点链藕;内衣内裤别有洗衣粉洗;多吃平菇少感冒;抗菌漱口水不宜天天用;筷子变色要更换……  相似文献   
23.
罗佳 《今日南国》2007,(5):30-33
一天,当林勇把一盘热腾腾的西红柿炒鸡蛋端到女儿面前,自信满怀地看着女儿拿起筷子品尝时,他却得到这样的评价:“没滋味,炒得不够味儿,还是妈妈做的好吃。”“没办法,还是孩子的妈妈比较细心,了解女儿的口味。家常菜在家里更受欢迎。”这位高大魁梧的父亲无奈地耸耸肩。这位被女儿诟病厨艺的父亲恰恰是一位国宴厨师。早上8时,他来到宏伟的人民大会堂门前,通过安检,走入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宽敞明亮的大屋子,打开橱柜,小心翼翼地开启“化妆箱”,6把银光闪闪的不锈钢小刀映入眼帘——那是十几年前林勇亲手锻造的宝刀。这时,有人从他身后走来向他打招呼:“厨师长好!”林勇是人民大会堂冷菜间的厨师长,自从1983年来到这儿,至今已经23年了。这位在家“受气”的父亲,现在正神气地站在三大排不锈钢案台边,炯炯有神的目光透过明亮的落地窗,凝望着阳光普照下的长安街。又要开始忙碌而令人兴奋的一天了。早上8时,30多位厨师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卫生;8时30分,集合,林勇对他们进行这一天工作的分工……  相似文献   
24.
日本是我国木制一次性筷子最大的出口市场。该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对日本出口木制一次性筷子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对日本出口木制一次性筷子的利弊得失,并对我国限制出口木制一次性筷子的相关政策效应做了全面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蒙古族舞蹈风格浓郁、特点鲜明、形式多样,在中国民族舞蹈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筷子舞"是非常具有蒙古族民族特色的传统道具性舞蹈。筷子舞主要以筷子随着节奏敲击手、肩、臂、背、腰、腿、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为表现形式,动作圆润大气、热情奔放。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者表现出舞蹈韵律感及动态美,推动舞蹈情绪进入高潮。通过对蒙古族筷子舞表现形式的分析,来说明蒙古族筷子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6.
中老年人经常有手臂麻木的现象,此时不妨多做做搓筷子运动,对改善手臂麻木有一定的效果。取有方棱的筷子两双,两手掌反复搓,  相似文献   
27.
回锅肉     
今年70岁的蒙立栋,自从退休后,就视厨房为第二岗位。在成都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他的味蕾也变得很“四川”。回锅肉是川菜中最传统的菜式,但真想做好也不容易,蒙立栋做的回锅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每次一上桌,家人都是“筷子与口水齐飞,双眼共红油一色”。  相似文献   
28.
张钰芸 《21世纪》2013,(7):64-64
演员黄渤日前在微博上吐槽遭遇劣质一次性筷子,在热水中涮了一涮,就泡出了一杯黄汤,引发网友的广泛热议。 食品包装专家表示,正规厂家生产一次性筷子用的是质地较好的木材或毛竹,筷子本身含有木素,遇水会溶解一部分,水略微变浅黄算正常,对人体无害。而黄渤发布照片里的筷子,可能是被硫磺熏制过,残留量比较大。  相似文献   
29.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他曾经来过……”  相似文献   
30.
《晚晴》2020,(4):85-85
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合餐时相互夹菜表现亲密的观念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被认为是中国的饮食文化特色。但现在,不妨在每一道菜旁放置公筷、公勺,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留意一分。筷子是多种疾病的"引路人"筷子在给别人夹菜的同时,亦把唾液、病菌随着筷子带入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