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7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9篇 |
劳动科学 | 10篇 |
民族学 | 75篇 |
人才学 | 46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751篇 |
理论方法论 | 131篇 |
综合类 | 1256篇 |
社会学 | 220篇 |
统计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81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12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194篇 |
2008年 | 237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在看似热闹的争鸣中不乏有些空洞与浮躁.多元化带来的契机使批评在隐忧中重新繁荣,但面对繁盛纷乱的话语批评现状,批评家自身责任意识的坚守,客观严谨治学精神的保持,对文艺现状的清醒认识以及适时的思考与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批评现状为依据,对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予以客观的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62.
"戏仿"在当代文学写作中已经由一种创作方法转变成了一种创作原则.特别是现代派文学,更是将创作转向了对文本的戏仿.当代文学创作不单对经典小说,而且试图对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经典文本、文体或文类进行戏仿.戏仿成为了一种颇具颠覆性和创造性的审美类型甚或美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63.
通过电视剧《林海雪原》和原著的对读分析,可以看出《林海雪原》的改编一味地迎合观众的消费怀旧心理,导致改编上的“平均倾向”,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改编者在电视剧中强行掺入了“爱情佐料”,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没有能够充分地尊重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对观众理解原著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64.
红色经典是存活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特殊群体,能成为经典首先源于其被染色,即红色的坚强附着。红色经典存在艺术质量与其它经典同样高超的杰作,但红色的获得和坚守却先在地定格其地位,也放大其经典的魅力,更生成别样的艺术张力。因此,是颜色政治学的存在造成了文学史上颜色化的文学经典。对瞿秋白与《子夜》接受史的互动考察,意义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6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视为"文之枢纽".所谓"文之枢纽",即全书的总纲.对于总纲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把握.我们认为<原道><征圣><宗经>可以看作是"文心"部分,分别从文体论、审美性和创作论方面体现了刘勰儒家经典文学化的观点;<正纬>和<辨骚>归为"雕龙",体现了文学经典的确立."文心"和"雕龙"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文学范式:儒家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转化. 相似文献
66.
论及经典,人们经常会提到它百读不厌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是如何形成的,一直缺少集中而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经典的耐读性源于读者阅读时的两种体验,即陌生与熟识。读者所获得的陌生感,源于文本的三个特点,即经典的独创性、内涵丰富和深刻;而阅读经典的熟识感,则与经典所表现的内容与读者的关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论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经典——以“红色经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经典”的话题已经成为研究界的热点之一,但鉴于目前的研究仍然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的现状,笔者以为关于“经典”的研讨最终还是应当落实到具体的文本创作之上。不过,即使如此,经典还常常由于其层次和书写上的差异,在具体研究上存在着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经典的现象,为此,本文将以红色经典为例,具体论述二者之间的概念差异。 相似文献
68.
“经典”在《文心雕龙》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尽管此前儒家典籍已经经典化,但是刘勰的贡献在于进一步将之“文学经典化”。《文心雕龙》的儒家典籍文学经典化策略主要有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将儒家经典文学化,对之进行文学分析和解读;二是将儒家典籍文学经典化,用来讨论更为广泛更为根本的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69.
当代社会"重读儒家经典"有两重内容五种意义:一是本该读而没有读的"普及型重读",其群体主要是普通大众,意义在于"补充传统文化的知识性匮乏"和"追溯公民品格的道德性渊源";二是本该重视而没有重视的"研究型重读",其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着重"寻求儒家学说的现代性出路"和"回应全球泛化的民族性重构";这两种"重读"之间的对接意义为"应对信仰危机的精神性寻根". 相似文献
70.
历史观念与历史创作--近十年来中国古装历史影视剧的艺术与文化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近十年来中国古装历史影视剧为研究对象 ,从历史和古装历史影视剧的语义学含义入手 ,参考经典电影理论、现代电影理论及相关的文艺理论 ,将其分为后现代古装历史影视剧、现代古装历史影视剧和经典古装历史影视剧三种样式。在此基础上 ,文章结合具体影视剧 ,对这三种样式的艺术与文化分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并指出古装历史影视剧创作应力避的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