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2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13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44篇
理论方法论   149篇
综合类   1750篇
社会学   56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朱赫 《老年人》2004,(7):22-23
浏阳城里,一位名叫何亮的花甲老人,历经数年绘画出了一幅长1500厘米、高150厘米的《浏阳古城图》。此画气势恢弘,跨越千年,将浏阳自唐仁宗到道吾山建中华护国大玄寺起,历经五朝六代的一段历史,以及浏阳花炮和其它特产的文化史实,连同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一齐融汇其中,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被誉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是见证浏阳千年历史的壮丽画卷。何亮构思创作这幅巨画,5年前就开始了。1999年,他与妻子双双下岗,生活陷入困顿。为解决温饱,他以长补短,操起画笔,专心在家作画,然后请朋友帮忙,在市场廉价出售。他每日画花鸟、画山水、画…  相似文献   
12.
画鸟的猎人     
艾青 《金色年华》2007,(4):48-48
一个人想学打猎,找到一个打猎的人。拜他做老师。他向那打猎的人说:“人必须有一技之长,在许多职业里面,我所选中的是打猎,我很想持枪到树林里去,打到那我想打的鸟。”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学生干部中开展审美教育,在观念上以美求善、以美引真、以美出新,开展活动与创造的环境相结合,课程讲授与方向引导相结合,特别注意美育与德育区别对待,以美育人,以德服人. "内化"他们的精神,可以"外化"他们的行为.通过学生干部的榜样力量,加强宣传、熏陶、感化和升华,在全体大学生范围内加快推广普及审关教育,形成大学生对于美的热爱、追求和欣赏的心境,进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小兵 《社科纵横》2007,22(11):122-123
中西两种绘画,不仅所用的工具、原料不同,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各异,而且双方在艺术形式和各种现象中反映出的民族文化意识也是不同的。这种文化意识不同的核心是对大自然、对于时空等宇宙观的不同感受,从而最终导致了两种绘画创作方法上的不同。本文仅从创作方法上阐述两种绘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欣赏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各种形式的美术品作用于欣赏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还包括与认识过程相伴随的主观方面的感受与情感活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7.
18.
大学音乐美育教育对工科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域气候、生活习性等不同因素造就了汉民族右衽、少数民族左衽的主要服饰特征。左右衽背后是一直以来的“华夷之辨”的正统论观念,历代也默认遵循着汉人右衽、少数民族左衽的认同规则。蒙元时期绘画作品开始出现汉人形象左右衽并存的现象,集中体现在同一经典母题画的衣襟改动。蒙元绘画中产生人物左右衽变化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宋与辽、金对峙时民间服饰交流的前期铺垫;蒙元大一统环境加速服饰文化融合;蒙元绘画机制重立及迎合性献画风气。其本质是蒙元时期“华夷之辨”观念从“胡化”“汉化”到“涵化”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