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2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13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44篇
理论方法论   149篇
综合类   1750篇
社会学   56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尚喆 《决策探索》2007,(8):46-47
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一)正确认识现在高校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低的现状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大规模扩招后,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而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正是与之伴随着走过了自己的大发展之路.大批在以往根本不够资格上大学的学生,走进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课堂.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多数是从绘画艺术和工艺美术发展过来的,其招生标准过于强调了绘画的功底,降低了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学生招进来之后,他们明显缺乏全面的艺术素质基础.同时由于艺术设计对跨学科知识的需求,更显出学生难以接受必要的另外学科,例如,材料学等学科的知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长期被归类为文科,其培养出来的教师必然形成了对其他学科涉猎很少,且知识不足.  相似文献   
92.
王茂虎 《科学咨询》2007,(18):57-57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中教学目的是如此表述的:“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3.
刘开云先生是一位经济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画家、篆刻家。从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举办的个人书画展.以及出版的两本书画篆刻集.我们可以看出.刘开云先生是一个全面展示其才能的艺术家。作为一位在经济学研究方面著述颇丰的学者.他多才多艺,在所涉足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当今书画界并不多见。正因为如此,在他的艺术作品里.体现出极为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和学养。  相似文献   
94.
付源清 《决策探索》2014,(14):94-95
源于对自然的热爱,对摄影的追求。我在工作之余坚持不懈创作,拍了许多不同题材的摄影作品。通过一次次的学习、一遍遍的实践,摄影让我学会了从多视角发现眼前事物的亮点,发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95.
罗运华 《决策探索》2014,(23):46-47
罗运华,河南省夏邑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学会会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爱好书画、书法理论研究,撰刻、文学创作等,临摹过《颜勤礼碑》《张迁碑》、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米芾《蜀素帖》、于右任草书《千字文》等多部碑帖。  相似文献   
96.
苏轼,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的诗、词、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欧阳修、梅尧臣等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成果,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97.
文章从总体上把美术作品分为“经典性”的和“一般性”的两大类,着重论述了“一般性”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其欣赏方法。这对营造适时的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大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8.
环保主义者可以通过消除关于自然世界的许多谬见和错误观念,而使得个体更加生态友好。通过认识大自然中什么是有危险的、什么是没有危险的,在何种情况下这种危险是真实的,个体可以对难以被欣赏的自然进行恰当的审美欣赏。由于审美吸引力可以成为环保主义者极有价值的工具,其潜能超过了科学教育的潜能,因此,寻求"生态友好"既不是不必要的,也不是多余的。更准确地说,生态友好型美学应当与保护自然的其他努力相结合。审美吸引力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其潜力超过了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99.
中外美术史上多个时期,都有画家采用平远的视角表现生态命题。不同的生态观在文明的不同时期转换变化,不同的叙事表现出人类对环境的复杂情感和不同的生态立场。在当代绘画中,一些画家也以平远的视角创作有关生态叙事的作品,利用艺术的感性空间,解说人的存在及与周遭环境的关系。对当下文明的生态困境获得感同身受的危机感,获得积极的生态思维和家园感,达到"可感"、"可容"、"可悟"的目的,是当代绘画中以平远视角作生态叙事的作品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0.
绘画的艺术价值观念决定了绘画空间表现。西方传统绘画在客观再现的价值观念下以具象手段追求三维空间幻象。本文从绘画的空间表现形式出发,探讨西方传统绘画的具象性再现空间表现方式,并归纳了其静止空间和焦点透视两个基本特征,并据此特征确定了西方传统绘画的历史断代、演进过程及其形成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