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如今网友们热衷到价格相对便宜的网上“淘宝”,于是为网友和网店服务的新兴职业“淘客”悄然诞生。他们每天只是写写博客、发些帖子,帮网络卖家推广产品,引导网友买到心仪的东西,就能获取丰厚佣金。作为月挣万元的“淘客教母”,苏彤的成功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2.
豫音 《人才瞭望》2009,(10):106-108
最近,有人在网上发帖问:河南有啥可牛的?一位较真的网友跟帖,从历史到现在、从经济到政治、从社会到文化,整理了120个河南可牛的内容(有些未经核实,不一定准确,网友可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53.
2014年3月,一批国家领导人漫像在网络上走红,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眼球,而由北京漫画家李波创作的漫像更是令人称赞。网友们用“萌、可爱、有趣、有新意”等词汇在他的微博上对领导人漫像叫好,并纷纷转载。黄海波、冯远征、黄渤等影视明星也纷纷力挺……  相似文献   
154.
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位高权重而让人景仰,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把理想和责任置于一个更高的境界,并用行动和成就为自己代言。审计署审计长——坚持不懈“得罪人”的审计长李金华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7月19日报道,针对国家审计署掀起的“审计风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华网联合进行了一项题为“你是否为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担心”的民意调查。参与调查的5200名网友一致对审计长的铁面无私拍手称快,认为虽然李金华的职责就是看管好国有资产,但他有勇气揭露出这么多“黑幕”,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76%的人对李金华的处境和未来表示出深深的忧虑,担心“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但他直言:“中纪委和监察部得罪的都是坏人,而我得罪的可能都是好人。”他表  相似文献   
155.
《百姓生活》2012,(12):13-13
福建石狮的曾坑社区。一家名为“永恒阳光”的馒头店开张一年来,始终以“绵薄之爱”,温暖“风雨之人”,为困难群众送出免费馒头35万多个。一年来,馒头店幕后老板始终没有露面,工作人员也守口如瓶。馒头店感动了上万网友,不少网友认为,“爱心馒头”填补的不仅仅是饥饿,它传递的是爱心,彰显的是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156.
5月31日,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徐家新做客光明网,就一年来人才工作进展情况接受采访并回答网友提问。本文根据徐家新当天回答网友提问内容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57.
每月读评     
《人才瞭望》2014,(3):M0003-M0004
唤醒“低头族”对亲惰的漠视新闻回顾:《扬子晚报》近日报道,一位妈妈看到到家的儿子低着头不停地翻手机.感到失落,写了一封信“我们只想你能陪我们说说话”,让很多网友心酸.有网友倡议“关机一小时”。  相似文献   
158.
预感     
1.车祸事情从我出了车祸以后就开始变得奇怪。正午的阳光很猛烈,我的额头摸上去十分烫手,我不确定这究竟是发烧还是中暑。为此我请了假,打算去医院检查一下刚走到楼下,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就撞上了我。  相似文献   
159.
郎遥远 《金色年华》2011,(12):43-44
近日媒体报道,广西玉林市无业男子张某冒充有钱人,利用新浪微博结识女网友,以许诺送手机和各类名牌等为诱饵,骗得多名女网友与之开房,事后还窃走财物并扬言有性爱视频在手,向女网友敲诈勒索钱财。  相似文献   
160.
阿颖 《老人世界》2011,(3):10-12
日本《朝日新闻》说他“将改写水稻历史,使全世界受益”,网友则称他是“中国第二个袁隆平”。2010年9月1日,随着《重庆晚报》的一篇报道,胡代书和他培育的种一次可收割28年的再生稻,一夜之间名闻天下。其实,早在1989年4月,世界第一株再生稻已在他家田头诞生,只是一直没有引起关注。20多年来,胡代书举债20万,将再生稻送到邻村、邻县、邻省,求人家种,不要一分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