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6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犯罪竞合论是刑法学理论与实务上的一个难题,而想象竞合犯因其自身的独特结构所引起的争议更大。正确界定想象竞合犯,不仅可以加深对犯罪竞合论的理解,还可以对刑法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想象竞合的本质应为对于单一行为的复数构成要件评价所形成的单一刑罚,处罚后则应采取从一重处罚并适当加重其刑罚的方式。  相似文献   
32.
针对日益严重的破产欺诈行为,《刑法修正案(六)》第六条新规定了虚假破产犯罪。在司法机关对罪名做出司法解释之前,理论界对于此罪名的表述不同。论文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以及犯罪客体四个方面对虚假破产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外的立法,对虚假破产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3.
我国现行刑法设置了68个死刑罪名。学界减少死刑或废除死刑的呼声不断高涨,有学者在学术研究中还列出了废除死刑的时间表。死刑立法的最终根基在民意。对现有死刑罪名应当如何理性设置进行了民意调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死刑罪名逐步减少直至废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4.
结合献资料与考古资料对西周的罪名进行考证与讨论。尤其在讨论时,以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即罪名体系来探讨西周的核心法制思想与刑法原则。再,透过其罪名体系所折射的法律化来研究西周的法制明进程。  相似文献   
35.
对假言定罪三段论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广泛性、表现形式、推理过程以及为保证结论真实还应注意的其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6.
以完善刑事法制,充分发挥刑法保障人权的功能为研究目的,应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立法比较,发现中国刑法中关于杀人罪的立法无论罪名、罪状、犯罪情节还是法定刑的设置都过于简单粗糙,与杀人罪在刑法中的重要位置极不相符。建议借鉴中国古代及当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刑法典的经验,通过立法方式或者司法解释的方式建立杀人罪的罪名系列,或者根据犯罪情节设置三种不同的犯罪构成,细化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犯罪情节、法定刑和量刑情节,完善杀人罪的立法,将罪刑法定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7.
肖剑  赵建 《领导文萃》2008,(14):54-56
公元1688年,也就是历史上的清朝康熙二十七年,由于御史郭瑗的弹劾,一代权相纳兰明珠被捕下狱,罪名是“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负恩乱政”。  相似文献   
38.
包庇犯罪是犯罪形式之一,而我国刑法中"包庇"的含义不稳定,与相关罪名的关系比较混乱,并由此引发不少犯罪定型问题,研究其对实际定刑量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在城市、国家的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传统的偷渡犯罪也经历着时代性的更新,北京出入境口岸近6年偷渡数据显示出,当代中国偷渡犯罪的性质、方法和形式都开始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而传统的偷渡犯罪刑事法律体系不仅是以制裁"偷渡出境"为中心和基本思路,而且在宏观刑事政策、新型偷渡行为的制裁、偷渡犯罪与相关犯罪的衔接和偷渡犯罪刑罚设置上的滞后与缺陷日益凸显。面对偷渡犯罪中"偷渡入境"的人员总量逐渐超过"偷渡出境"的人员总量的客观犯罪态势,应当快速树立以制裁"偷渡入境"为中心的偷渡犯罪刑事政策,以此为基础重构制裁偷渡犯罪的罪名体系,完善适用偷渡犯罪的驱逐出境制度,既是未来制裁偷渡犯罪刑事立法的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国家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之际应当做好的法律准备。  相似文献   
40.
在法院能否变更指控罪名以及如何变更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文章通过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对法院能否直接变更指控罪名以及如何变更问题作了回答,并对如何构建法院变更指控罪名制度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