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了宗白华艺术化人生观及其意境理论的成因:“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意境审美精神源于他的人生意识和精神;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成为影响他人生观及学术观的最基本要素。阐述了宗白华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能及三位一体的人生观、艺术观、美学观。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的属性与美学观。文学翻译是通过译者的文学笔力和人生体验,用形象的语言,把原文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作为再创作的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读者的美学要求,使人在美的感染中陶冶性情、升华思想、激励意志、汲取精神,给人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3.
在苏雪林的早期散文中,处处能品味到其间所散发的"意与境浑"的意境美,古典的意境中还隐隐闪现出西画的构成.结合中国传统的美学观与西洋绘画观,从"画"与"意"两方面,对苏雪林散文中的画意构成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4.
柳宗元永州山水文本内涵一个“发现—改造—提升”的模式 ,彰显了自然美 ,使其价值向人充分展开。以审美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改造自然美是永州文本为中国文学提供的新内容。文本中表现的自然美有形象美、幽静美、品格美和生命力之美。柳宗元的美学观具有辩证性和深刻性。他的山水诗文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5.
艾特玛托夫出生于吉尔吉斯坦的俄罗斯著名作家,也是唯一用俄语和吉尔吉斯语共同创作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断头台》描写发生在吉尔吉斯坦的伊塞克湖上的故事。小说《断头台》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小说分为三卷,以一对狼为其中的一条主线贯穿整部小说的始终,描写了他们历经二次生死逃亡、三次失去幼崽的心灵创伤及苦难历程。透过他们悲惨的命运遭遇,作者从新的生态审美角度对狼的本质作了真情叙述和全新的诠释,充分体现出作者在半个多世纪思索与探寻过程中所独具的、毕生所追求的、富有哲理高度的生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06.
就实用主义对翻译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一、实用主义的效用观与翻译研究。译者应注重各种翻译观念的效用价值 ,使翻译活动真正走向开放。二、实用主义美学观与翻译研究。应注重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联系 ;翻译的艺术过程是一种艺术接受过程 ,产生新经验的过程 ;译者可以张扬主体意识 ,但应掌握好“度”。三、新实用主义哲学对翻译研究的意义。注重语境、语用在翻译中的作用 ;注重翻译研究方法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7.
"古拙"是傅山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贯穿了他论文、论诗、论书和论画各个领域。在傅山的文艺观念中,"古拙"指的是不事安排、不事修饰、情感真挚、境界自然之美。傅山对"古拙"的强调,不仅是其自觉的美学追求,更是其人格精神的自然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