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24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00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290篇 |
社会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彦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83-88
本文为《<汉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之续篇,考释《汉书》词语46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仓修良主编的《汉书辞典》。只有个别词语虽被《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但要么其书证远后于《汉书》,要么没有收录该词在《汉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刘智(约1660~1730)是清初中国伊斯兰学者,其著作主要有<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①本文根据中国经堂教育现存的文献资料,考证了阿拉伯文文献并对有关研究进行总结,对研究中阿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
王光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3-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擐"读huan音,有"贯穿,穿着"义.据<说文>之解释,据典籍之考辨,据合肥方言之旁证,认定"擐"古读为guàn,当是今所言"挎"之本字.又"擐"读juǎn音有"系"、"拴"义,据"摄"之字义源流,据书证及合肥方言,认定"擐"宜音guǎn,当释"绕,套,扣". 相似文献
24.
杨宝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2):89-91
关于考字方法,清代学者曾提出"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学说,这种方法并不过时.但是,由于疑难字在字书中保存下来的形音义信息并不平衡,加上音义信息由于传抄失误或编纂失误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具体考释疑难字时,往往要倚重一头而兼顾其他.以字书保存的字义信息为突破口,参考字形、字音信息从事疑难字的考释,本文称作"以义考字".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货币文字(口丄 )、(口丄 )、(口丨)的音读入手,通过对甲骨文辞例的检讨,并结合古器物形制,释得前揭三字与(丅口)、(口丄口)字均为钲的象形字;并进而考得(口丄口)所记录的国族名就是后世所谓的狄族;(口丄 )、(口丄 )、(口丨)、为"呈"的古字;释得(否殳)当隶作(钅刂殳),读为"政",训为控制;(丨口)为<说文>"抍"字或体;(乂口丨)字像人双手持一"钲"形农具芟草状,确为"芟"字异体,只是该字所从的(口丨乂)不能视作"殳"字. 相似文献
2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有《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讲述了鲍叔牙和隰朋借日食劝诫齐桓公行善政的故事。经过诸家研究,基本可以通读,但仍有一些字句需要作重新考释或作补充说明,以准确理解简文含义。 相似文献
27.
殷商晚期文丁、帝乙、帝辛三世周祭甲骨用“祀”来纪年,但至今学界未明确释读出表示第一个祭祀周期的纪年形式,同时学界对甲骨文“口祀”的释读意见不一。论文以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为出发点,以陈寅恪、徐中舒、饶宗颐、邢福义、叶舒宪等先生提出的“多重证据法”为指引,结合文字学、历史学、语言学、方言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证据对以上两个问题展开系统性考察。论文认为:1)从文字学角度证实了古文字阶段“首”构件除了直接描绘其形外,其字形类型谱系还有两个系属,一是取意首部轮廓型“■”,一是凸显首部器官的特征型“眉—目—自—白—囟”。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口祀”类材料之语音系联、语境位置、意义特点和功能分类,阐明“口祀”是纪年性质的语言材料。3)从方言学、民族学和甲骨文内在的纪月特征阐释了华夏族“头月”“头年”的专名化倾向。4)从历法谱系角度考察了“口祀”纪年材料与“元祀”的相容性,结果显示二者自洽的可能性较大。5)学界认为“口”形可以表示“首”,这是可信的,以往释作“口(曰)祀”或“廿祀”的甲骨文即为表示第一个祭祀周期的纪年形式“首祀”,“口”形实为“首”之简体,属于轮廓型“首”构形。这无疑是将始于... 相似文献
28.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海上交通已很发达。由于两国商船来往频繁,故对由巴士拉出航,经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到中国的航线,或者从广州起航,经越南海域、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波斯湾至巴士拉的航线,无论阿拉伯旅行家的游记,还是唐代的官方文书,都有详细的记载。尽管此前不少中外学者对这些航线有所考释,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29.
敦煌碑铭赞文书是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佛教世俗化发展的文化产物。该类文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佛教词语,文章择取其中数例予以考释,以期利于该类文书的释读。 相似文献
30.
中古石刻文献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对中古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材料,中古石刻文献往往能为词语语义研究提供传世文献所不能提供的例证,对大型辞书在各方面的修订意义值得重视,是中古汉语研究的宝贵资料。以"道牙"、"诞灵"、"胜侣"等涉佛词语为例,通过利用中国石刻文献对之进行考释,即可发现大型辞书在训释方面的不足。当然,中古石刻文献在纠正大型辞书训释不足方面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涉佛词语,也包括其他词语,中古石刻文献对大型辞书的修订作用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