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24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00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290篇 |
社会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绿野仙踪》作为一部清末白话小说、在近代汉语、汉语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考释部分疑难词语并辑录成文,以补《汉语大词典》有关阙失。 相似文献
52.
黑维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2):94-97
利用现代方言资料可以有效地对古代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从方言的角度对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的几个词语进行考释,可以补充辞书对这几个词语解释的不足。 相似文献
53.
范志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1)
蔡东藩作为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历史演义小说家,除了一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外,还有三类著作不为人熟知,它们是<中等新论说文范>等7部教育著作、<清代史论>等历史著述和短篇小说集<客中消遣录>及其它著述多种. 相似文献
54.
罗海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8-51
笔者于方志及各地现存碑刻与拓片中发现了五篇《全元文》失收之作。其内容涉及庙学乡校、善举德政、田土施捐、寺庙宫观等方面,乃研究元代地方民俗的第一手材料。其文献价值在于有助于了解元朝政府对待儒学的态度,理解地方民众的宗教信仰情况以及保存地方文献和弘扬地方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55.
徐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66-68
本文考辨了《潜夫论》8条词语 ,指出汪继培笺和彭铎校正中的误用通假问题 ,其致误原因为不明原文之义或不明文字、词义的演变。通假手段需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56.
汉语方言中有许多生动的词汇,同时也保留着不少词的古音古义。使用方言的人知其义而未必知其本源,当然对有些字和词语的写法也就无从谈起。为此,选取山西平遥方言中的几例字和词语进行考释,以求知其然,亦能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57.
杜丽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9-23
《商君书》中有些词语具有特定含义,如“姦民”、“善民”、“良民”;有些词存在与否尚有争议,如“軍爵”、“公爵”;有些词语的训释存在歧异,如“越人”。本文对此分别进行了考释,认为“姦民”是指能与他人划清界限,不包庇罪犯的百姓;“善民”、“良民”是指无原则地“(?)其(?)”,不顾法令而相互包庇的百姓。《商君书》本无“軍爵”、“公爵”之分,“軍爵”、“公爵”之说当系误断。“越人”本指远人,非由越国人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58.
胡世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7(2):43-46,51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在与河水、海水的交往中制造出了乘浮水上的工具,也相应地造出了许多跟舟船有关的事物名称语词。本文运用语源学的方法,通过系联同族词对部分此类语词的得名之由进行了考释,并探讨了相关的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59.
吕静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4):95-97
从陕北汉画像石流行的时间、独特的雕刻手法和成熟技法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陕北汉画像石的非原生性进行了考释,同时从陕北汉画像石的独特内容和化价值几方面与其它地区的汉画像石进行了比较与研究,进而说明,陕北汉画像石在我国同类历史化遗产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60.
姚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8-113
殷墟甲骨文非王卜辞中多次出现一个可隶定作"■"的字,意为"疾病痊愈",已有研究者提出可能应读为"瘳"。但其释字为"纽"之说不可信。"■"字应释为古书中"纠绞"义的"缪、摎"等字的表意初文;有的字形还加注"帚"声。由此可以论定"■"当释读为"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