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关于聊斋俚曲究竟是戏曲还是说唱的文体问题,历来学者意见都不统一.在充分考察聊斋俚曲本身的演出方式、话语运用、回目设置、音乐曲调以及时人对之的称呼的基础上,认定聊斋俚曲的文体为说唱体.只有明确了聊斋俚曲的文体,才能更进一步把握其审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2.
马瑞芳 《社区》2008,(32):9-9
蒲松龄总考不上举人,跟他爱写小说有很大关系。蒲松龄是淄川人,淄川离齐国故都临淄数十里,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从古到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淄川县东南有座小山,叫黉山,汉代大儒郑康成曾经在黉山上开过书院。黉山山后有个梓檀洞,鬼谷子曾经在梓植洞讲学,听讲者何人?有苏秦、张仪。苏秦、张仪下山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合纵连横、逐鹿中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33.
<聊斋志异>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才女形象,不仅歌颂了她们大胆追求、忠于爱情的美好人格,而且还展示了她们多方面的杰出才华.作为下层文人的蒲松龄通过对富于才情的仙鬼狐怪形象的塑造,在幻想的世界里完善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4.
本文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清初鲁中方言的代表作品《聊斋俚曲》中使用的四种主要的正反疑问句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并结合稍早于聊斋俚曲创作年代的《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材料,着力探讨了“VP不曾”、“VP不VP”以及“VP没VP”这三种疑问句式在近代山东方言中的发展,并力求得出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5.
刘绍信 《学术交流》2006,(3):143-146
聊斋》中有八篇于篇末所附评论短文,体现了蒲松龄内心深层的隐痛以及伦理道德倾向。可以理解为孤愤之思的直接表达。骈体文形式的运用,典故的堆砌,既是文人生命形式的彰显,也是满腹经纶无聊的误置。其叙事意义溢出文本之外,具有“无中介议论”的倾向,表明作者主观性、个人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6.
蒲松龄写马     
万志远 《社区》2014,(23):9-9
聊斋》故事,用马的地方颇多。古代,马就如今天的奥迪、奔驰,既是代步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我无法统计蒲氏在《聊斋》故事里共使用了多少匹名马良驹。而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匹马。一是《考城隍》里的白颠马;二是能记得前世“三生”的刘孝廉,第一世身化为马;三是蒲氏精心刻画的《画马》。  相似文献   
37.
从海底龙宫到大观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瑞芳 《学术交流》2006,(2):162-167
聊斋志异》的海底龙宫和《红楼梦》的大观园都是作者心目中的乌托邦,是作家创造出的理想世界,又都因理想世界的丧失而更加悲哀。《聊斋志异》的乌托邦华严楼阁弹指立现,《红楼梦》的乌托邦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旧址新园;聊斋乌托邦跟现实截然不同,红楼乌托邦跟现实犬牙交错。红楼“真真假假”和聊斋“幻由人作”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38.
在<聊斋>中,蒲松龄花了很多笔墨书写人与异类之恋,其中蕴涵着作家的哲学思考.人可以娶狐妖,涵摄兽类的雌性,但不能嫁给狐妖,进入异类的世界与体制,这种差异反映了蒲松龄在异类掩映下的性别歧视,流露出他自悲、自怜、自悼的情感倾向,当然也体现了他对爱情婚姻的深层体悟.  相似文献   
39.
汪曾祺把寻求现代意识作为《聊斋新义》的立意根柢,在遵循"参以己意,使成新篇"的前提下,从哲学的高度、审美的视角对《聊斋志异》进行了一次现代性的改写。就改写过的《石清虚》、《黄英》等作品来看,汪氏对原作有的几乎没有什么改动,有的则进行了创造性的深度加工,从而使原作中的"石能择主"、"人即是花"等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主题得以彰显。这样的改写与其说是蒲松龄具有"相当现代"的思想,毋宁说是汪曾祺和原作者共同合谋的产物,或者径可认为是汪曾祺对原作进行有意识的"误读"的结果。概括地看来,汪氏对《聊斋志异》的改写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对原著所具有的"现代"思想表示认同,并在重写中强化这一立意;二是转换角度对原著进行重新审视,使改作的立意焕然一新。这种换一副眼光对旧小说进行重新定位和解读的做法不仅是旧篇新译式的语言转化,而且是旧貌换新颜的再创造。汪曾祺的《聊斋新义》在《聊斋志异》的传播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0.
道士是《聊斋》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往来于仙道与人世,既沾着神道的灵光,又隐身茫茫人海。文章试就《聊斋》中出世的自度型与游戏人间的入世型道士探讨蒲松龄的游仙思想。蒲松龄对飞升的想往使他在某种程度上把道教作为精神上的归依。然而就人生态度而言,蒲松龄又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干预现实生活,积极营造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