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81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13篇 |
劳动科学 | 35篇 |
民族学 | 86篇 |
人才学 | 497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775篇 |
理论方法论 | 279篇 |
综合类 | 2561篇 |
社会学 | 1517篇 |
统计学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77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209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127篇 |
2016年 | 186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449篇 |
2013年 | 478篇 |
2012年 | 453篇 |
2011年 | 556篇 |
2010年 | 457篇 |
2009年 | 435篇 |
2008年 | 580篇 |
2007年 | 351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225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74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根据税收实务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教学方案,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52.
禄颖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4):130-131
通过双向式教学法的引进,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4.
赵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22-524
在音乐理论教学中,课堂讨论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路等其他教学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作者就如何开展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前提、准备、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相对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师生间互动交流环节在课堂上的比重,丰富课堂内容,提高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5.
朱天晶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言语行为理论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它不以语法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是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语言运用。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发展学生综合的言语交际能力。然而言语行为理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该理论的应用价值,从而使交际教学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56.
夏天琼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6)
本文分析了英语写作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在过程教学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任务教学法,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特点,指出任务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7.
赵静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111-114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过程是一个自觉的审美化过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奥尔夫教学法中高度体现.音乐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理论技术学习 ,而应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节奏训练、语言训练、动作训练等各种训练,更大程度地发掘人的各种能力,培养人的各项优良素质.合理科学地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奥尔夫审美教育精髓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工科基础课教学法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工科基础课教学法的两类形式进行了比较,探索了目前几种主要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同时提出了专题式教学法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9.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为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解决涉外合同争议问题规定了两个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为司法审判提供了立法性的宏观指导。法官在具体处理涉外合同争议时还有许多细节问题尚需明确,因此,裁决时需要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司法解释。为使二者结合适用时更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立法机关还须尽快赋予该司法解释与法律同等的法律位阶和司法效力。 相似文献
60.
近百年来,学术思潮正在由实体论走向关系论.实体论有两种观念即自一动观和互一动观,其基础是要素一集合观,该观念未能“真实地”描述现实世界;关系论来源于“交一互观”.关系论坚持交一互作用、过程优先、关系视角、去物化以及涌现性五个原则,其意义在于接弃实体论的思维方式,揭示“世界就是动态的关系网”.关系层次的划分以及深层“潜蕴性关系”的把握,是关系研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