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479篇
社会学   165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明亮  王苹 《民族学刊》2019,10(6):23-31, 116-119
因地理生态和历史文化原因,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治理是我国反贫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扶贫起点比全国整体意义上的扶贫开发要早,其发展进程得益于我国扶贫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的不断完善。在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已成为国家贫困治理的主战场,相关经验对于全国和全世界反贫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尊重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地性,处理好现代性与地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2.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应实施多种组合扶贫方式,各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特别是民营企业可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提供可持续产业链支持,对贫困地区及贫困户精准施策,实现共同富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民营企业恒大集团对贵州大方县的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其易地移民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综合全方位扶贫的经验,提炼出斩断穷根式的易地搬迁模式、搬迁点配套产业模式等精准扶贫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3.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脱贫攻坚战的圆满收官,中国进入稳定脱贫时代,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成为下一阶段乡村工作的重点,脱贫稳定性也是当前亟须考虑的一大挑战。精准脱贫阶段中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多数脱贫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疗水平较为落后的局面仍未得到全面改善,部分脱贫地区存在医疗设备落后、药品不全等问题,整体医疗卫生水平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从医疗方面来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动乡村最终全面振兴,需要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乡村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改善提升。结合实地对口帮扶情况,分析了当前精准医疗帮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精准医疗帮扶的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省、县、乡、村”四级联动精准医疗帮扶模式以及进一步优化精准医疗帮扶路径。  相似文献   
944.
武义县大田乡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欠发达乡镇"之一,目前只实现了国家规定的小康标准的47.58%.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大田乡各种资源的总量稀缺,二是现有的资源禀赋差劣.目前要使大田乡能够尽快地脱贫奔小康,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在大量引进要素资源(特别是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的同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经济产出率.  相似文献   
945.
打赢江西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是江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是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首要任务。在分析江西脱贫攻坚具备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社会保障与健康等方面阐述脱贫攻坚的路径选择,并系统提出保障措施。即夯实脱贫攻坚目标机制,健全扶贫脱贫工作机制,强化产业发展脱贫机制,深化扶贫资金保障机制,严格脱贫攻坚责任机制,加快建立扶贫协同机制,完善脱贫攻坚激励机制,严肃扶贫考核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946.
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最根本、可持续的方略。以甘肃省永昌县东寨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致富为例,运用事例证实、数据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资源禀赋历史的视角分析东寨镇农民贫困的原因、发展产业带动脱贫的阶段性特征和产业带动脱贫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用时空跨跃的思维方式和历史进程的细微思辨,得出干旱农区产业扶贫是解决农民生活困难、贫困户脱贫、区域性整体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47.
农村的贫困、贫困文化与脱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和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是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本文从文化的核心——人的观念入手 ,分析了贫困文化的种种表现及对贫困所造成的影响。同时 ,本文还提出 ,要想使农村走出贫困的境地 ,必须大力发展农教事业 ,改造农村贫困文化。  相似文献   
948.
《南都学坛》2017,(5):82-87
就业脱贫在精准脱贫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就业帮扶使得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早日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积极地融入社会,提升自我,进而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当前就业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专项就业救助以及人社部专门针对就业扶贫的系列文件,但二者的理念预设、权利义务规定和政策侧重点不尽相同。进一步分析发现,一些扶持政策的门槛条件较高,贫困家庭照料负担重、劳动力市场分割等也会影响政策的可及性;同时,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更加完善,要切实尊重和维护好贫困人员各项就业合法权益。因此,在就业扶贫工作中要以整体性治理统筹各项贫困人员就业促进政策,整合各项政策构建综合性就业援助体系;消除政策户籍壁垒,导入积极就业援助理念,以促进贫困人员就业为根本,加强地区、区域之间的信息互通、政策衔接和帮扶资金融通,提高政策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949.
"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新问题、新难题不断涌现,中国的贫困治理工作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的思路和办法。通过对云南省农村扶贫工作中易地搬迁项目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在这类项目推动过程中存在着宅基地用地不集约、村民债务压力增加、地方政府财政/债务压力增加的问题。应依托当前"脱贫攻坚"阶段国家给出的土地政策红利,结合已有的相关经验做法,将"增减挂钩"政策及在其基础上的指标交易制度与已有的易地搬迁等扶贫工作经验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释放政策红利,从而有效解决易地搬迁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更为高效的农村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50.
本文旨在探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对二者的有机衔接路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二者在理论逻辑上表现为,乡村振兴在协调城乡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过程中,强化了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降低了精准脱贫的制度费用;精准脱贫解决了乡村贫困居民的最低生存与发展需求,弥补了乡村振兴的最低短板。在实践逻辑上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时序前提和空间基础,乡村振兴通过助力产业脱贫和精神脱贫为精准脱贫提供长效内生动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在战略思维和机制体制方面的有机衔接,将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