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467篇
社会学   165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她们有的来自革命老区,有的来自贫困地区。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她们是模范、生力军、带头人。她们攻坚克难、扶弱济困、守望相助,将热血融入时代,将赞歌献给田野,以巾帼之力带领父老乡亲、贫困妇女绘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992.
993.
张帆 《兰州学刊》2022,(7):105-118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要在经济产业方面持续发力,更需通过“兜底保障”守住民生底线,谨防规模返贫。鉴此,以公平正义、均衡发展、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政策”,突显为回应有效衔接命题的基础载体和重要结构要素。在国家乡村发展战略衔接转换的进程中,缓解相对贫困、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单项社会政策所能统摄,亦非由碎片化、零散性的社会政策堆砌可得。这便需要引进“社会政策群”的理论分析工具,以综合统筹的视域将围绕衔接命题而生产的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社会政策加以深刻审视,在历时态角度追寻政策的延续性、转换性和递进性;在共时态角度探知政策间的分工性、补充性和配合性。并通过学术研究推进社会政策群的科学建构。总之,若欲提升社会政策效率,充分发挥其对于有效衔接的基础保障功能,必须在同源性理念的导向下,科学统筹政策整体的结构布局,破除政策藩篱,实现政策耦合,释放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994.
张红彬 《中国民族》2023,(10):16-19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格外重视、对基层各族干部群众的极大关怀。时维九月,大地流金。9月21日,2023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浙江杭州正式组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61届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参观团成员由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6个民族的150名代表组成,其中包括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以及在爱国戍边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边境基层一线代表。在10天观摩学习行程里,参观团成员先后奔赴浙江、江苏、北京,走进展馆、企业、乡村等,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察新时代伟大变革,畅谈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家乡变化……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致敬之旅、奋进之旅、铸魂之旅、增信之旅,进一步增强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995.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 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 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 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 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 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 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996.
湖北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也有其不利的制约因素。从湖北民族地区现实来看在总体上实现了脱贫,但与全国、全省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滞后10~15年。湖北民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果抓住了重点、攻破了难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不遇到异常因素的干扰,社会有可能在未来近30年以内实现全面小康,50年以内达到与全国同步的水平,消除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97.
养心菜,景天科多年生植物,由于分布区域有限,用途诸多,是极其珍贵的药用花卉。我处依托资源优势,建立养心菜人工栽植园区,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为一项前景看好的种植项目。  相似文献   
998.
数字化治理是我国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户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重要路径,是农村地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科技可以为农户提供发展平台与机会,促进农村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政治价值与技术理性的协同增效。未来,应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字化治理,搭建贫困治理的数字化运作共享框架,完善农户可持续脱贫的数字化治理机制,塑造“生产—服务—市场”的惠农支农政策体系,巩固脱贫成果。  相似文献   
999.
当前,我国涉藏地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群众收入与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产业扶贫"造血"取得一定成效;融资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绿水青山筑起脱贫致富之路。但同时,涉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地区间差异明显;农村金融机制创新不足,协同发展困难较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涉藏地区乡村振兴应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依托,推动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内生发展能力;把握绿色发展方向,推进产业扶贫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衔接;重视生态保护,实现地区绿色发展;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注重西藏与涉藏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以浙江省下山移民脱贫为案例,分析移民行动发生过程中政府的动机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自下而上"的贫困群体自主脱贫和"自上而下"的政府扶持服务相结合的扶贫模式,以期实现对贫困问题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