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96篇
社会学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外语教学中的焦虑、动机、内外倾性、自尊等情感因素进行理论研究综述,旨在为教学改革提供客观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前人不同研究成果的解读与比较,可以分析问题青少年不良行为与自尊水平的关系。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个层面研究其自尊的特点,并思考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培养问题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切入点,对于研究相关问题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
当一个社会群体面临社会地位的骤然跌落时,其群体成员的自尊是否会随之受到影响,怎样做可以保持对自我的积极评价?文章通过阐述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工人——以前的“类中产阶级”,现在的底层群体所使用的自尊维持策略,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解答。文章的经验资料来源于与14名下岗失业工人的深度访谈以及40名下岗工人的二手访谈资料。在此基础上,文章从3个层面揭示了工人们为维护自尊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包括群际层面上的社会比较和社会记忆,群体内层面的群内比较和个体记忆。以及人际层面上的信息控制、疏离、述说和职业修辞。文章认为,在下岗失业后的不同阶段,工人会侧重应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自尊面临威胁的状况;身处不同境遇的下岗失业工人对策略的使用也会存在着差别。文章最后提出了影响这些策略有效性的一些因素,包括家庭支持与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4.
大学生的自尊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发生变化。有人认为自尊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其实自尊归根结底是人生观、世界观问题。面对当前大学生自尊心的突出表现,建立一个具有公平合理和谐的教育机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福利院儿童自尊与情绪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自尊和情绪适应性是出现在儿童时期与青少年时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研究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限于正常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儿童和青少年。本研究试图以福利院儿童为研究对象,来探寻这一特殊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所具有的自尊和社会适应性特点,以期对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6.
本文主要对有关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包括影响自我接纳的因素、自我接纳与自尊、自我接纳水平对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自我接纳的干预策略,并对进一步研究自我接纳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严志强 《新天地》2011,(11):176-176
高中生自尊心培养不能像少年儿童一样,依赖于外界的呵护。高中生应以外界评价为准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主要以四川地区金融服务业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领导-成员交换(LMX)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机制以及基于组织的自尊对这一机制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敬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员工的内部人身份认知在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敬业度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基于组织的自尊调节了内部人身份认知对员工敬业度的作用效果。结论显示,对于基于组织的自尊处于高水平的员工而言,易通过内部人身份认知做出敬业度高的表现与行动。  相似文献   
99.
自尊既具有个体性也具有群体性,不稳定自尊中的高自尊向低自尊的转化会导致个体严重的挫折感,可能会引发强社会攻击行为,如果这种挫折感集中于凝聚力较强的特定群体,就可能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造成社会整体自尊感降低的主要因素有价值观的过度一元化和物质化,文化的过度世俗化,以及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机会严重不均等造成的挫折感与相对剥夺感的增强。当前中国片面的现代化导致国民的整体挫折感不断增强,特别是中产阶级与大学生群体的挫折感尤为强烈,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把公民幸福感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兼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减轻人的异化,壮大中产阶级,我们才能提高国民总体自尊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0.
焦虑对个体人格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且自尊是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二者都是心理学家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内隐自尊的提出,又掀起了对自尊研究的热潮.文章通过对焦虑和自尊概念及相关理论的介绍,阐述了焦虑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